李稻葵:預計人力資源總量2050年前平穩緩慢上升

人口問題和與之相伴的經濟發展問題,是目前宏觀經濟一大熱點。

“要從關注人口總量,轉到關注人力資源總量,這是長期經濟發展的基礎。政府與市場要同向發力,推進與人力資源結構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模式。”在6日舉辦的第41屆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上,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表示。

該研究院此間發佈的《中國宏觀經濟分析預測報告(2021)》(下稱“報告”)指出,綜合考慮人口結構的變化、健康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預計中國的人力資源總量將在2050年之前保持平穩緩慢上升。

所謂人力資源總量,是指一個經濟體內考慮到人口素質(包括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有能力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人口工作時間儲備。報告指出,隨着人們健康狀況持續改善、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以人口數量或年輕人口數量爲標準的指標已經不足以對當前我國人力資源儲備進行精準測度

“爲了提高人力資源尤其是中高齡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應推動產業從勞動密集型進一步向知識密集型轉型升級,充分發揮人力資源中‘知識積累’的作用。”報告提到,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與人口結構調整相匹配的相關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例如,老年人口占比的上升將帶動健康醫療和養老看護等服務需求的提升,消費需求的改變將推動相關產業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與此同時,報告還從投資、消費、槓桿率、價格多角度對今年國內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作出分析預測。

報告表示,整體來看,中國經濟仍處於疫後恢復期,國內居民收入和消費尚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經濟企穩根基尚需進一步築牢,相關的改革和政策仍需持續推進。

“考慮到基數效應以及國際疫情可能轉好造成的外貿條件變化,預計全年經濟呈現逐季下降趨勢,2021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爲8.2%左右。”報告預測。

首先,投資和消費方面。對於固定資產投資,報告認爲,該部分整體穩步修復向好,但尚未恢復至正常水平,增長後勁仍需加力。

分行業來看,製造業投資恢復進度最慢,基建投資復甦乏力,房地產投資則一枝獨秀,表現出較強韌性活力,是當前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

“展望下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穩定恢復態勢,但增長動能可能仍然減弱,政策加力刻不容緩。”報告表示。

而消費受收入增速拖累,增長動力有待進一步釋放。“消費復甦尚未完全到來。”報告指出。究其原因,兩方面導致消費疲弱:收入恢復相對較慢;消費傾向相對低迷。

其次,槓桿率水平上,隨着疫情防控常態化及宏觀經濟持續復甦,國內宏觀槓桿率持續小幅下降。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實體經濟宏觀槓桿率爲267.8%,接近發達經濟體平均水平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居民部門槓桿率近年來在快速上升。

“我國槓桿積累的模式決定了在去槓桿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觸碰一些風險點,必須妥善應對。”報告表示。

應對之策有三點:一是房地產行業槓桿率過高,需警惕信貸突然收緊導致的債務危機;二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仍然存在,需要多措並舉加以化解;三是中小銀行經營風險不容小覷,監管政策仍需繼續發力。

此外,對於人民幣匯率走勢,報告認爲,經常賬戶回彈趨勢或難持續,人民幣匯率仍面臨不確定性

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度以來,由於國內疫情防控步入常態化與經濟恢復領先於其他經濟體,中國面臨的國際金融環境大幅改善,經常賬戶餘額由負轉正,人民幣匯率也由貶轉升。

報告指出,疫情爆發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勢與美元指數波動高度相關,未來量化寬鬆收緊、歐美推出產業政策吸引製造業迴流、中美貿易衝突持續等不確定性都有可能改變人民幣的升值趨勢,而投資者預期的反轉往往會帶來大規模的資本跨境流動

因此,仍應謹慎關注國際金融環境變化對資本流動與外匯市場帶來的影響,避免貶值、資本外流與國內金融資產價格波動聯動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