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強風豪雨呢?這3大關鍵原因讓利奇馬「威力龜縮了」

▲北臺灣一早並沒有出現預期中的強風豪雨。(圖/記者葉國吏翻攝)記者黃凱翊綜合報導一早醒來,許多北部網友發現外頭風雨並沒想像中的大,甚至有人表示住家附近只有下毛毛雨,「感覺放假放的有點心虛」,花蓮地區也在一早解除陸警,但其實強臺奇馬目前尚未在北臺灣帶來強風豪雨,是由3大關鍵所互相影響而成的。

其中第一大關鍵就是,利奇馬臺風比原本預測路徑往北偏折了50公里,氣象局簡正謝明昌解釋,由於颱風是擺盪移動前進,颱風在過宮古島之後,剛好擺盪角度使得偏北分量有比較大,因此路徑上纔會變得較偏離臺灣,對於臺灣風雨影響會稍舒緩。不過,北臺灣上半天仍會有一波一波雨勢進來,仍須嚴加戒備,下午到晚上隨着颱風逐漸北上,雨量會漸趨緩。▲一夜北漂,颱風影響程度略有減緩。(圖/翻攝天氣風險粉專)第二大原因則是,利奇馬即將進入海溫相對較低的地方,未來強度有減弱、暴風圈也有縮小趨勢。再加上觸陸之後,受到地形的影響,颱風結構也會減弱,因此纔會讓風雨變小,而利奇馬跟柯羅莎距離拉開,兩者之間產生相對高壓導至副高壓變形減弱,讓颱風偏北分量大於偏西分量。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啓明也表示,「差了這50公里,就實際雨帶及強風軸位置來看,就差很多,主要都在臺灣的東北方,如果颱風較接近,風雨還是會很明顯。」彭啓明說,今天上午觀察重點就是颱風仍再往西或往北間擺盪,整體仍往北北西方向走,預期中心路徑在白天在臺灣東北方到北方約220-240公里附近,往浙江交界方向接近,颱風外圍的螺旋雨帶會持續地移入,全臺灣都會有明顯持續間歇性的降雨,但預期總雨量會較過去的預測會有向下調整風勢也會下修。  他強調,建議務必要注意間歇性的劇烈降雨移入,還是有風險性,本來這次的風雨預測都是可能最大值達標停止上班上課標準而已,和過去較強的颱風侵臺,基本上就有7到8級風速以上的預測大不相同。彭啓明9日上午再度發文,之前就預告過颱風中心距離北臺灣 100-200公里的差別會差很大,這次約距離 200-220公里,「這就是差異」,但臺灣的確是落在七級風暴風半徑內,也有螺旋雨帶移入,只不過持續時間略少。彭啓明強調,氣象人員是照科學作業流程來進行,就像是醫生也是根據專業來判斷,請民衆「不要那麼早就依據您所在地方的風雨來判生死」。中央氣象局預報員陳伊秀表示,風雨沒那麼大的原因,主要是因爲利奇馬的雨勢比較靠近中心眼牆,所以要在臺風中心點的位置雨勢纔會比較紮實,外圍大致上都是螺旋雨帶,所以感受到的風雨特性就是一陣一陣的,民衆纔會覺得雨勢好像沒有預期中的多。氣象局也特別提醒,由於颱風北上將會順勢帶進西南氣流,未來反而是中南部地區需要留意降雨狀況,尤其高屏山區雨量將持續累積,降雨在臺風遠離後也可能會持續好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