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方政府自賣自買 虛增收入

華爾街日報報導,審計署26日公佈「關於202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它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有70個地區透過虛假土地交易、「自買自賣」國有資產等方式,虛增財政收入861.3億元,其中多達67.5%發生在縣級政府。

報導指出,土地銷售向爲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地方政府收入中,土地銷售有關的收入約佔30%以上。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其佔比更上升到約40%。但近年中央大力打壓地產開發商,釀成整體房市下滑危機。

大陸財政部數據顯示,2022年地方政府土地相關總收入較上年同期驟降23%,主要原因是土地銷售下降,且一些數據還包括虛構交易,因此真實財務收入下滑的情況更加嚴峻。

此外,疫情三年期間,官方極端的「清零政策」掏空了地方財政,政府債臺高築,面臨違約風險。據大陸地方政府年度預算報告,各省份2022年的疫情防控至少花費3,520億元。更糟的是,大陸中央政府爲刺激經濟而實施減稅政策,加劇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

審計署報告並顯示,49個地區利用國有企業墊資建設、承諾回購等方式,違規新增隱性債務415.16億元。投行高盛估計,大陸地方政府債務總額約爲23兆美元,其中包括各省市設立的數千家金融公司的隱性借款。研究機構策緯諮詢(Trivium China)分析師孫文燁指出,若有更多地方政府出現債務違約,恐將引發新的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