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房地產復甦假象美化帳面 外媒:陸地方政府自組新公司購地

大陸部分城市土地拍賣中的國有買家,包括一些由地方政府在土地拍賣前不久才成立的公司,其中一些公司有着相同的註冊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圖爲南京土地拍賣會。(圖/中新社)

中國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加上防疫清零政策需要巨大支出,許多依賴出售土地支撐財政的地方政府陷入困境。外媒指出,近期有許多地方政府的土地拍賣的買家都是地方政府設立的新公司,這種左手賣右手的方式的假買賣雖然能創造帳面上的收入,讓土地交易看似活絡,但分析人士認爲,這種假交易將衍生出更多成本,也無法持久。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22年前9個月,地方政府的總體土地相關收入同比下降近30%,這主要是因爲土地出讓大幅下滑。據萬得(Wind)彙編的官方數據,土地出讓收入連續6年實現增長後,在2022年前10個月下降36%。

中國一些地區受到的衝擊尤其嚴重,據來自當地財政部門的訊息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東北省份吉林省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下降76%,西南省份雲南省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下降59%。

報導說,在河南省鄭州市,2022年前10個月,住宅用地的土地出讓成交金額約爲人民幣250億元,同比減少了逾50%但是,看到的拍賣結果和公開記錄,在部分城市,地方政府土地拍賣中的國有買家包括一些在成交前不久剛成立的公司,其中一些公司有着相同的註冊地址和法定代表人。鄭州市出讓的73塊住宅用地中,有54塊由鄭州市政府或區政府或其下屬部門控股的當地公司競得,這些與政府有關聯的企業拿地成交價均無溢價。如果不是幾十家政府關聯企業參與了鄭州市的3次集中供地拍賣,成交金額降幅要比這個數字大得多。

中國其他地區也有類似情況發生。在遼寧瀋陽,今年拍賣的23塊住宅用地中,有14塊被11家地方國有企業或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買走。根據公開記錄,其中有7家是在宣佈競標前幾天成立的。

在上海附近的二線城市蘇州,今年拍賣的93塊住宅用地中,超過3/4被地方國企拿下。在7個案例中,中標國企是在地方政府將所涉地塊掛牌出讓後才成立的。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員黃天磊(Tianlei Huang) 分析稱,地方政府利用地方融資平臺來購買土地,這樣土拍市場就不會顯得死氣沉沉。但是,這就像政府把錢從左手倒右手,在這個過程中因爲借貸還產生了更多成本,是一個愚蠢的舉動。

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高級分析師姚麗薔(Rosealea Yao)表示,除非地方政府能夠以某種方式重振土地市場,併產生更多非國資背景買家的真實交易,否則這種買地活動是不可持續的。

這種活動似乎已引起中共官方監管機構的注意,9月底中國財政部曾發佈通知,嚴禁地方政府通過舉債儲備土地,不得通過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並強調不得虛增預算收入。但即便如此,地方國有企業還是繼續購買土地。官方數據顯示,廣州10月10日結束的一次拍賣中,所有9塊出讓的住宅用地全部是被國有開發商或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