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電動車賣太猛 這羣人卻慘了:月薪30萬剩不到3萬

大陸新能源車大爆發,卻衝擊汽車維修人員飯碗。(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大陸電動車產業大爆發,估2025年自主品牌市佔率將飆升至70%,如此好光景,卻砸了汽車維修人員飯碗,因爲爲燃油車時代的暴利已成過去式,汽修師傅感嘆過去月賺7萬(人民幣,下同;約臺幣30萬)現在只剩下5千(約臺幣2.2萬元),收入縮水逾9成,好日子真的結束了。

快科技報導,一位在天津的汽車維修師傅,見證大陸20年的汽修業發展,他直言,來修車店的好多老客戶都已「棄油轉電」,除了帶來修車技術上的升級,同時也讓自己收入下滑,當初油車時代月賺7萬,現在最低只有5千。

這確實是一個行業的縮影,對此相關專家表示,相較燃油車,新能源車的維修保養頻率會降低很多。以前的4S店、連鎖汽車維修品牌,以及普通汽修店,主要利潤都是來自燃油車的維修及保養,現在隨着電車的普及,其獲利的空間及傳統汽修人的數量或都面臨大幅下滑。

據大陸交通管理局數據,截至2023年6月底,汽車登記數量約3.28億輛,比同期新能源汽車高出20倍之多。即便如此,在汽修師傅眼中,傳統汽修行業已逐漸沒落。

報導指出,大陸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簡稱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零配件都集中在主機廠手裡,其對於配件、工時的定價掌握主導權。目前電動汽車的專修店較少,部分車企也會將車輛高昂的維修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