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耳門天后宮臺灣年「迎喜神」 萬人朝香氣勢萬千

臺南市鹿耳門天后宮喜神大典,於大年初四上午10時隆重豋場。(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臺南市鹿耳門天后宮文化季的重頭盛典-「迎喜神大典」,於大年初四上午10時隆重豋場,今年堂堂邁入第25個年頭現場吸引數千人親身體驗臺灣僅有的宗教典儀式,尤其「迎喜神」盛典早獲臺南市「無形文化資產」認證,更吸引來爲數衆多民衆共睹其丰采。

臺南市鹿耳門天后臺灣年魅力四射,丁酉雞年新春期間,數萬民衆涌入臺灣之門-鹿耳門,欣賞每天各項精采的表演節目靜態展覽,參訪者也爲嶄新的一年,祈求平安與財富;許願牌、賜通寶、求招財金、點燈、過七星平安橋等處都大排長龍,萬頭鑽動,廟裡廟外熱鬧非凡,「迎喜神大典」人氣更是旺到最高點

鳳仙隊提謝籃由祈年壇上冉冉而下,「鹿耳門媽」御賜春花翡翠玉蘭餅、長生果,分享喜神降臨人間的喜悅。(圖/記者林悅攝)

文化季的重頭盛典-迎喜神大典,全部過程分成備禮、駕前禮、啓禮、迎喜神和送媽祖五大階段,於大年初四上午10時隆重豋場,現場吸引數千人親身體驗這臺灣僅有的宗教聖典儀式

按民間傳說:衆神明農曆12月24送神日迴天庭述職,於大年初四重返人間,因此,大家歡喜齊聚共迎喜神,分享祥瑞喜氣,共霑雨露之神恩!迎喜神大典儀式肅穆威嚴,以明朝古禮爲根據,在祭典專家林森澤老師擔任的典儀官指揮下,大典執事人員着傳統古制改良之明式服裝,以禮樂聖舞恭迎喜神,旗隊、儀衛隊、鳳仙隊、禮官等進退有序,從舊傳統中去蕪存菁,納入新智慧與創意,展現臺灣新廟會文化精神,活化臺灣節慶祭典,豎立起鹿耳門天后宮的獨特招牌,同時也是參與者一種非凡的體驗和歷練

今年迎喜神大典由吳秉倫任正獻官蔡育庭監禮官,柯文翔爲奉饌官,周純瑛爲讀祝官,祭典專家林森澤擔任典儀官,臺南科技大學音樂系教授倪永震任典樂官校長萬能所帶領的顯宮國小國樂團,負責現場禮樂之演奏;五寶聖舞藝姿舞集擔綱;三獻禮祭典舞由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負責編排演出。

大年初四,晴空萬里、豔陽高照,是個大好天氣,10時正,「迎喜神」盛典如時展開,祭典中有鳳仙隊提謝籃由祈年壇上冉冉而下,「鹿耳門媽」御賜春花、翡翠玉蘭餅、長生果,分享喜神降臨人間的喜悅,臺上臺下歡樂連連。盛典經備禮、駕前禮、啓禮、三獻禮、撤饌、望燎禮序,鹿耳門天后宮文化廣場洋溢着一片祥瑞喜氣,歷經1小時餘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