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高溫致電力負荷突升 專家曝1招可最有效解決

大陸近來持續高溫,圖爲送變電工程公司工作人員使用無人機進行線路巡檢。(新華社資料照)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18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四川省15日起至20日取消主動錯避峰需求響應,對四川電網有序用電方案中所有工業電力用戶實施生產全停,放高溫假,讓電於民。四川達州在無法緩解供電壓力下,將對居民用戶有序限電,每條線路約3小時。面臨未來將越來越不穩定的氣候變化,而且隨着風電太陽能比例提升,電源將越來越不穩定。大陸將面臨用越來越不穩定的電源,去應對越來越不穩定的氣候,電網智慧化和電網擴容需要提前佈局。

林伯強表示,當前四川省電力供需形勢已由7月的高峰時期電力「緊缺」,轉變爲全天電力電量「雙缺」的嚴峻局面,預計全省最大用電負荷將比去年同期增加25%,電力保供已經面臨嚴峻局面。

極端高溫導致的負荷激增,疊加豐水期來水偏枯是主要原因。近日,四川盆地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高溫天氣頻現,極端性特徵明顯。從8月7日開始,四川迎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峻的高溫乾旱災害性天氣,部分地區出現持續性40℃以上高溫天氣。據四川省電力公司資料,7月4日至16日,四川電網最大負荷達5910萬千瓦,較去年同期增長14%。居民日均用電量達到3.4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3.3%。

與此同時,水電爲主的四川迎來歷史同期最少降水量,豐水期來水偏枯嚴重。7月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135.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8%,位列歷史同期第一位。8月以來,四川水電來水偏枯達五成,水電供電支撐能力大幅下跌,直接造成以水爲主的電力結構供應短缺。豐水期來水不足嚴重影響四川電力供應,短期內就不得不限電加以調控。

林伯強指出,四川是太陽能和半導體矽晶片第二大產能地,佔全大陸產能14%。受四川省本輪限電影響,四川地區矽料、矽片及電池片企業可能需要停產停工一段時間。限電通知已經明確本次停電未將白名單重點保障企業排除在外,因此半導體企業也將受到影響。

此外,四川省還是大陸鋰電上下游產業聚集區,鋰鹽、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在大陸佔比較大。然而,就影響而言,短期內企業庫存可以保障供應,生產經營不會受到重大影響,所以對行業整體應該影響不大。當然,如果限電時間延長,則會給四川工業生產帶來較大沖擊。

林伯強稱,短期而言,有序用電是解決高溫天氣導致電力負荷突升的最有效方法。極端氣溫下居民用電負荷波動性大,但持續性不強,而且居民用電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大致29%,工業企業用電量則接近68%,對工業企業實行有序用電,減少小部分工業用電,就可以達到緩解電力供需緊張,保障居民用電。

林伯強強調,長期來看,今後出現極端氣候的機率很可能還會增加,電網建設和多元化電力結構是應對的根本措施。一方面,近年來四川全社會用電量增長較快,穩居大陸增速前列,且預計「十四五」期間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另一方面,四川水電佔比較高,佔比較低的其他電源不足以應對此類電力短缺。提升其他電源比例,也應該是彌補電力供應缺口的一項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