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館新供給多1成 萊坊:住房率創SARS以來新低

商務來臺人數遞減,代表高端消費投資環境衰退,成爲影響旅館前景關鍵。(圖/記者一中攝)記者葉佳華臺北報導

國際地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發佈2016年「大中華區旅館報告」,雖然上半年來臺旅客人數增加8.9%,但由於旅館新供給也較2015年增加一成,導致臺北旅館住房率下跌4%來到70%,創下2003年SARS以來新低。萊坊也預估,全年住房率表現將於68%之間徘徊。

不論新、舊政府觀光業皆被視爲重要的的內需產業,因此不少國際連鎖旅館品牌本土經營者紛紛加碼旅館業投資,因此新供給進入市場後,住房率也出現下滑4%、房價微跌1.1%的情況

2015年下半年來說,臺北市就有大直萬豪酒店南港福萬怡酒店投入營運,新提供709個客房;2016年上半年,大直美福大飯店正式營運,也開出146個客房供給。截至2016年上半年爲止,臺北共有28家國際觀光旅館,設有9,258間客房,一年內新增供給量超過10%。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副總監黃舒衛表示,臺北住房率在過去10年均超過70%,開放陸客觀光後,也維持75〜78%的高住房率,但2016年上半年臺北的國際觀光旅館客房住房率在連跌2年後,降到7成以下,比2015年同期減少4%,跌幅也大過其他5個城市

2016年「大中華區旅館報告」,研究範圍主要爲臺北、香港澳門北京上海廣州6大城市的旅館業市況,就房價觀察,香港仍是房價最高的城市,達新臺幣8,753元,其次是澳門新臺幣6,699元,而臺北約爲新臺幣4,835元。

黃舒衛認爲,港、澳、日、韓、東協的旅客持續增加,再加上臺灣本地的國旅市場有支撐,雖然對岸限縮陸客來臺,但對臺北國際觀光旅館市場的影響有限,超額供給的短期衝擊不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碩河開發在信義計劃區A7、中信金舊總部的Taipei Sky Tower案,以及凱撒、漢來飯店在南港經貿園區新旅館的上千間客房,若再加凱撒飯店在新板萬華以及其他飯店集團西區開發計劃,五年內市場將爆出至少3千間客房供給,黃舒衛表示,新供給若無穩定成長的客源可去化,會不會發生供過於求、降價競爭現象,值得觀察。另外黃舒衛也提醒,外國來臺的「商務客」從2011年的每年98萬人次,降至2015年不到76萬人次,而2016年前8個月更比2015年同期衰退3%,同時佔來臺外國旅客的比例,也從40.4%的歷史高點驟減至6.8%,顯見高端消費及投資環境的大幅衰退,也將影響旅館業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