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鏡”在手,檀健次我有
變美如同開掛,但遊戲未必通關。
2025年新劇《濾鏡》,以一款能改變容貌的“濾鏡手鐲”爲核心設定,講述普通女孩蘇橙橙(李蘭迪 飾)通過變身不同形象,改寫人生,與唐奇(檀健次 飾)從對立到相知相愛的奇幻故事。
表面上,這是一部輕鬆搞笑的都市喜劇,但若以科學視角深挖,劇中荒誕情節恰恰揭示了容貌焦慮、身份認同、職場博弈等現實議題。當奇幻情節映射出現實的困境,電視劇中的故事就不僅僅是“偶像愛情”,很可能也成爲我們的“生活教科書”。
我們不妨試着從心理學、社會學視角來拆解“變美即開掛”的深層邏輯,搞清楚:“濾鏡”是如何改變生活的?這種改變又是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濾鏡》之所以從第一集就牢牢抓住了觀衆的心,是因爲它的設定直指當下最爲顯著的社會問題之一——容貌焦慮。劇中蘇橙橙因外貌普通屢遭職場歧視,甚至在同學會上受到暗戀對象唐奇的當衆羞辱,這也直接成了她使用手鐲變身的動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容貌焦慮並不是因爲“你覺得自己長得醜陋”而焦慮,而是因爲“你認爲別人覺得你醜陋”而焦慮。這其實是一種“自我客體化”的行爲。
自我客體化(Self-objectification)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學家 和 於1997年提出,自我客體化意味着當一個人過於關注他人的看法,並將其內化爲自己評價自己的標準時,就會逐漸將自我客體化。說人話就是:把自己活成了別人眼中的“我”,用他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的價值。比如:發朋友圈前反覆P圖,生怕被吐槽“臉大”“腿粗”; 開會發言時滿腦子想 “這種說法會不會得罪同事”,以至於將自己的觀點 說 得很含糊; 穿衣服優先考慮別人會怎麼評價顏色和品牌,而不是自己穿着舒服。
在自我客體化之後,你是商品,別人就是顧客;你是練習生,別人就是評委;你AI,別人就是教你做事的用戶。爲什麼你覺得活得累?因爲自我客體化副作用比想象中的更嚴重。決策困難,社交恐懼,自我否定,情感內耗,都是因爲過於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而造成的。爲了維護自認爲的“完美形象”,我們一再否定真實的自己,而去扮演別人最可能喜歡的樣子,其實爲難的只是自己。
高度自我客體化的人,就像極端減肥愛好者,喝一口水都擔心別人說“你又胖了”。
蘇橙橙變身爲冷豔女神蘇渺後,讓唐奇一見傾心,瘋狂追求。然而“蘇渺”雖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但內心仍保留自卑感,當別人誇讚她的美貌時,她下意識反問“長得漂亮?”,暴露出自我認同的割裂。當個體通過虛構完美形象彌補現實中的挫敗感,這種虛假自我終將導致內在衝突,因爲那並不是真正變美的你,而是理想化自我。
理想化自我,亦稱爲不可能自我,指個體爲逃避內心衝突幻想出的自我意象,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虛幻的不可能實現的理想化形象。明明考了90分,卻因爲沒拿滿分自責“我真失敗”;看到朋友圈裡的“人生贏家”,覺得自己活得像個廢物;總在幻想“等我瘦到90斤/升職總監/年薪百萬,人生就完美了”。諸如此類,這些擰巴的情緒,都是“理想化自我”在作祟。就像給驢子面前拴一根總是咬不到的胡蘿蔔,理想化自我給你腦子裡安裝了一個永遠達不到的“完美標準”,讓你永遠在追逐,永遠在焦慮。
造成理想化自我的兩大原因是比較陷阱和恐懼真實。就像《濾鏡》裡蘇橙橙看着網紅博主的Vlog感嘆:“別人的25歲在巴黎喂鴿子,我的25歲在出租房吃泡麪。”看着社交媒體裡,人家讓你看的“年薪百萬+馬甲線+環球旅行”濾鏡假象,你誤以爲那纔是“正常人生”,一旦開始比較就陷入了爲難自己的陷阱。另外,很多人不敢面對現實中的弱點,比如出身差、比如學歷低、比如消費降級,於是製造了一個“理想化身”充當保護殼,時刻“負重前行”。其實各種生活狀態並沒有高低之分,不能坦然面對,纔是真正的下下之策。比較,是放棄自我的開端;恐懼,是欺騙自己的根源。
理想化的自我並不是生活的解藥,如果忽略了真實的渴望,虛假的勝利是比失敗更可怕的失敗!
自我客體化並不能讓人獲得真正的滿足,就像蘇渺收穫的愛情並不等於蘇橙橙的甜蜜。理想化自我也不能讓人更接近幸福,就像唐奇以爲追求的是靈魂卻只是不同的外在包裝。那麼如何遠離這兩個社會生活中的思維困境呢?給大家以下幾個建議。
設定心理邊界:
要學會保護自己的感受,不讓他人隨意定義你。在社交中,要明確自己的底線,可以接受善意的建議,拒絕任何惡意的人身攻擊。把“勉爲其難”從你的字典裡劃掉,只要“勉強”就是“爲難”,學會對別人說“不”,包括違揹你意願的事和否定你價值的話。
把自己當主語:
將思考重心從“他人評價”轉向“自我感受”。你覺得我的衣服土嗎?不好意思,這是我親手改造的,所以它是最舒服最獨特的。每當你可能處在“自己一無是處”的自我批判時,就用更多的事例來給自己加分,比如:不顧同事異樣的目光按時下班、當衆打臉誇誇其談的裝杯貨、跟熊孩子鬥爭到底。
給理想卸個妝:
羅列自己的缺陷,類似:不會察言觀色,做飯太難吃,臉太大。不掩蓋缺陷,正視真實的自己,避免被“理想化”誤導了自己的行動。然後,你也許會驚奇地發現:雖然不太會說話但也節省了說場面話的時間浪費,不會調味但食物本身的味道得到了最大的保留,換個新發型才知道原來圓形臉也可以很可愛。
靈活定義完美:
完美並沒有統一標準,也沒有誰可以將“完美”量化。誰說100分是滿分?莫非你沒有做過綜合卷?很多時候,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你將要求定得太高。配圖不夠炫,但核心數據標得清晰充分,這就是一份完美的PPT;雖然夜跑軌跡延伸的緩慢,但每天都有打卡,持之以恆這一項“完美”;PO了一張素顏照,雖然掉粉100+,但收穫了好幾個留言“真實就是美”,經過考驗的朋友纔是完美的朋友。
你不是人民幣,憑什麼要求人人都喜歡你?你也不是操作系統,幹嘛非要時不時升級?不因他人的目光而改變,不因自我的欺騙而盲目,主觀而真實的你纔有資格迎接真正屬於你的命運。
就像唐奇見過大美女蘇渺,見過了女博士方瑾,見過了漫撕男全勝唐,甚至見過了銅人、羊駝、孫悟空,但他真正愛的還是那個也許不是最完美但卻最真實的蘇橙橙。
編 輯:Yuri
撰文:魚龍曼衍
排版:Julia
設計:姜黑勒久
圖源:豆瓣、新浪微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