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凱彤墜樓身亡 醫:若是自殺「跳樓代表想死強度高」

香港歌手盧凱彤今墜樓身亡,目前還在進一步釐清原因。(圖/翻攝自盧凱彤IG、Viu TV臉書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日前有一名12歲男孩因告白失敗跳樓,而香港歌手盧凱彤今(5)日墜樓身亡,雖然目前墜樓原因不明,但因盧凱彤曾患有躁鬱症疾病,仍不排除自殺可能。對此,精神科醫師指出,若單純要探討自殺行爲,必須以「尋死的強度」來看,而跳樓是致死性很高的,這也代表着這個人死意很堅決。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若要去探討社會案件中常看到的跳樓自殺這個行爲,其實跟個人性格無關,而是和尋死念頭的強度最有關,例如常聽到的吞安眠自殺,其實當事者並不是想死,這算是一種「求助」的訊號,但像是跳樓、上吊和拿槍自伐等,都是致死性很高的,當事者在當下是處於非常強烈的無望感和尋死念頭。

楊聰財也特別說明,臨牀上有做過許多跳樓、幸運救回的生還者調查,當進一步問到「爲什麼會跳?」當事人大多都是回答「當時真的難過得要死、腦袋空空的,一股勁就跳下去了。」這在專業醫學角度就是屬於衝動失控,而這也是憂鬱症最常見的現象,會整個陷入非常深的無助,衝動尋死。

▲爲什麼選擇跳樓尋死?精神科醫師說出關鍵。(圖/達志示意圖

而在躁鬱症方面,其實大多是「憂鬱症合併煩躁」。楊聰財解釋,醫學上躁鬱症的定義是至少要有發生過一次「躁症」,包括情緒高亢、活動量很大、話多、精力充沛、想法誇大妄想和過度揮霍等,門診中有很多民衆坐下來就說有躁鬱症,但經過評估,至少有95%是憂鬱症合併煩躁,而不單單只是躁鬱。

若進一步去探討精神疾病上的自殺因素,楊聰財說,在國際國內研究顯示,95%自殺的人是有精神疾病的,其中70%是憂鬱症、25%是思覺失調症,其他則是躁鬱症或物質因素(如酗酒、毒品),顯見憂鬱症是很需要被重視的一塊。

另外針對12歲男童案例來看,楊聰財說,若撇開精神疾病,青少年進入青春期的過程中,情緒大腦是很強勢的,在需要理性判斷的前額葉會進入修剪期,這時會相對較弱,因此青少年纔會被說是人生風暴期,容易衝動、發飆等,而該案例可能就是告白結果不如他所願,當下很難過,甚至用死來表達自己的愛,這通常也都是青少年纔會做出來的行爲。

楊聰財強調,自殺是可以防治的,憂鬱症是可以治癒的,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除了要定時就醫、按時服藥之外,其實也必須仰賴身旁的人關心、留意,必須從生活、疾病的源頭着手,才避免意外不幸。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