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歐電動車談判 知情人士:大陸核心利益絕不讓步

陸歐電動汽車談判,大陸核心利益絕不讓步。(澎湃新聞)

大陸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12日報導,中歐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磋商仍在繼續。接近談判的核心人士透露,無論採用什麼樣方式,無論談判是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有一條是不會變的--中國維護自身核心利益的決心不會變。寧可談不成,中國在覈心利益上也絕不讓一步。

中國的態度爲何如此堅決?

最近,歐方先是在8月20日下調對中國車企加徵關稅稅率;9月10日歐方又透過知情人士透露,要再次小幅下調加徵關稅稅率。即便關稅稅率再低,但只要認定了中國企業「享受了補貼」,歐洲還會以其他方式來打壓中國企業。

去年7月,歐盟執委會啓用《外國補貼條例》聲稱,可依職權對「扭曲歐盟市場的外國補貼」發起調查。並依該條例,對中企發起3起深度調查、1起主動調查、1起突襲檢查。

常年研究經貿規則的丁如指出,傳統意義上的「補貼」「反補貼」,針對的是貿易活動。而所謂《外國補貼條例》,主要針對的是以併購爲主要類型的投資活動,及參與歐盟成員國的政府採購。這種行爲,是歐盟的「首創」。

這背後,代表歐盟近期趨勢--越來越泛化地運用反補貼工具。丁如表示:可以把《外國補貼條例》理解爲歐盟專門創設的「調查工具」。也就是說,只要歐盟認定「補貼」,歐盟可有各種手段針對中企,實在不行,就再專門「創造」一些法律和條款。

這樣的行徑,中國絕不可能接受。

這幾天,西班牙首相訪華,呼籲歐盟放棄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額外關稅的計劃。有外媒分析,這可能會削弱歐盟抗衡中國政府支持的電動汽車產業的主要工具。

從專業人士獲取數據顯示,中國在歐洲電動汽車領域投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中國電池製造商已在歐洲宣佈投資175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在歐洲工廠產能將佔到歐洲總產能約20%。歐洲想要繼續保有合作發展空間,就需要取消對陸加徵關稅。

「玉淵譚天」報導,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副會長周曉燕稱,當前,美國將中國視爲戰略競爭對手,協同盟友持續搞對華「脫鉤斷鏈」「小院高牆」,加快推進對華「去風險」「降依賴」,遏制陸發展意圖愈加明顯。在這種大環境下,陸與美歐之間通過磋商談判成功解決重大貿易摩擦的難度,大大增加。

周曉燕曾在大陸商務部貿易救濟局參與過中歐太陽能雙反案談判。她表示,近期,部分歐盟官員表示,他們將中歐太陽能貿易摩擦談判達成的協議視爲一種「恥辱」,歐盟會「吸取教訓」。這在客觀上,也加大了中歐電動汽車談判的難度。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石永紅提到,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需要更加做好自己的事--中國企業需要加速創新研發,將貿易摩擦的「危」轉化爲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機」。

對於中國政府而言,當面對摩擦時,中國當然願意通過溝通來尋求共識,解決問題。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在面對越來越多的摩擦壓力時,會主動讓步,來換取所謂「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