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社會脫序 不能全賴粗鄙化

一遊客攀上北京北海公園的古門柱子照相。(CFP)

河南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小朋友爬上雕像拍照。(中新社資料照片)

山西太原景區,樹幹上被刻上「愛情誓言」。(中新社資料照片)

先前臺灣捷運博愛座頻頻引發「道德魔人」爭議風波,口誅筆伐當今大陸社會的「普遍粗鄙化」,近來也儼然成爲知識階層的「顯學」!包括「中國的粗鄙化已經成爲一種文化病和一種社會病」等言論甚囂塵上;但日前也有學者站出來呼籲,「知識份子應該對文化多元化有包容心,而不是用指責的形式道德綁架 」。

出自知名學者、美國加州聖瑪麗學院教授徐賁之手的〈中國爲何普遍粗鄙化〉,文中指稱:「現今社會中有不少人似乎得了一種精神上的流行病,那就是變得越來越要面子,但卻又越來越粗鄙。」學者邵燕祥也在〈普遍粗鄙化:當代的社會病〉中寫道:「中國的粗鄙化已經成爲一種文化病和一種社會病。」

全部推託 以偏概全

一時之間,大陸知識階層有如集體「宏觀」地發動一場戰爭,疾言厲色痛批普遍性的粗野、鄙俗,逐漸坐大佔據世俗社會的主流價值,不僅言行粗鄙、缺乏禮貌、不守秩序、行騙詐捐、食安問題等社會失序現況;甚至就連網路用語「屁民」、「屌絲」等,也全算在「粗鄙化」的帳上。

學者祝東力在〈「粗鄙化」現象分析〉中即批判「粗鄙化」:「一口糙話、一身匪氣,這纔是『爺們兒』,是吃得開、混得好的標記。」而《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的「土豪」一詞,也補充「今也指富有錢財而缺少文化和正確價值觀的人」的內容。

值此之際,近日也有持不同觀點的學者爲文發聲,提出質疑「社會的墮落可以全賴文化的『粗鄙化』?」強調知識階層不經量化的統計數字分析,具體針對問題進行分析,即紛紛同仇敵愾、視若寇讎,把社會失序現象全都推給文化的「粗鄙化」,未免以偏概全、太過簡單化。

粗鄙到精緻 需花時間

涉及審美、言行舉行的粗鄙化,確實存在大陸社會部分族羣身上。但學者認爲,如果「粗鄙化」未涉及觸犯法律,僅能就道德層面提出批評或建議;「不同的粗鄙化要針對病症下不同的藥方,把該法律管的交給法律,而不是把病根都推給『粗鄙化』。」

「文化是養出來的!」學者語重心長地指出,一個文化多元化的社會,對一些通俗、粗陋的文化元素,理應抱持着寬容的心態。一個理性、包容度高的社會中,不可能只有雅、沒有俗,而是倡導雅與俗的平衡;「粗鄙到精緻、高雅的蛻變需要時間和過程 」,學者和知識份子應更有耐心,而不是光靠佔據道德高地、動輒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