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書審查 出版界批狀況外

文化部長李永得28日表示,中國共產黨與解放軍出版品才需獲得許可,但民間個人協會出版品,就不用審查。圖爲在西安舉行的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中新社

陸書在臺發行必須先送審,引發爭議文化部長李永得28日鬆口表示,中國共產黨與解放軍出版品才需獲得許可,但民間、個人或協會出版品,就不用審查。對此,資深出版人陳穎青表示,中國大陸根本沒有個人出版,也沒有民間出版品,直言李永得搞不清楚對岸狀況

文化部上週舉辦多場出版免稅座談,卻被與會人士踢爆「審批綁審批」,引起各界譁然,認爲此舉大開民主倒車。臺灣出版自由自1999年出版法廢止之後21年,再度蒙上審查陰影

李永得昨澄清,只有中共及解放軍出版品才需申請許可,而大陸出版品來臺銷售或授權發行,是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7條規定,在82年制訂許可辦法辦理距今已近30年,在法律執行上已不合時宜,文化部正準備修法。

李永得強調,需先申請許可,絕非思想審查,而是展現民主防禦機制,「這是避免不具善意的國家利用臺灣民主自由,進行文化侵略,破壞臺灣的民主自由,文化部期盼與大家共同維護臺灣最引以爲傲的民主自由價值。」

李永得的說法又遭質疑。陳穎青說,中國大陸根本沒有個人及民間出版品,所有出版社都是官方所有,提出「民間、個人或團體的出版品一律可以免除申請」這句話,是有問題

其次,就算是共匪宣傳品又怎樣?臺灣現可以成立政黨,天天鼓吹共產主義、中國統一,不去管政黨,卻只挑不會說話的書本開刀,這是什麼邏輯

也有業者表示,臺灣一年約出4萬種書,其中版權書不到1萬,推估一年最多500至1000種簡體書授權來臺發行,「爲了這5~10%的簡體版權書,政府箝制出版自由,還假國安爲由,讓出版自由倒退!實在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