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偉冰,能不能驅除小米的“寒氣”?
作者 | 慄小米
編輯 | 周燁
小米又有新動作。
近期,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通過內部信宣佈,王翔將於月底卸任集團總裁職務,繼續作爲高級顧問爲公司服務,同時,小米集團總裁一職將由盧偉冰接任。
從入職掌管紅米,到如今全局操盤,盧偉冰只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
但對盧偉冰來說,接任集團總裁後,他所面對挑戰同樣不小。
如今,小米整體業務處於下行狀態,自2022年以來連續三個季度,小米的營收、淨利潤均出現同比下滑。
就在官宣換帥不久前,多家媒體報道小米公司裁員的消息,隨後小米官方表示年底裁員確有其事。
自創業以來從未裁員的小米,如今也終於挺不住要通過裁員的方式“瘦身”了。
今年第三季度財報會上,時任小米總裁的王翔表示,自今年年初,小米便堅持“降本增效”,並表示,爲了明年整個業績的提升,小米會持續開展“降本增效”工作。至於“降本增效”的途徑,裁員無疑是見效最快的一招。
當下,小米亟需盧偉冰撐起小米的手機業務,保住小米的基本盤,雷軍也才能安心地把精力放在造車上,實現按時交車的目標和造車夢。
但盧偉冰能達成雷軍的期望嗎?
小米開始大裁員了。
據界面新聞報道,小米近期開啓了一輪裁員,補償方案爲N+2。一名小米員工對界面新聞反映,此次裁員規模較大。據他了解,手機部、互聯網部、中國部等多部門均有涉及,但部門之間裁員力度不盡相同。其中,中國區個別部門裁員比例高達75%,互聯網部也有團隊裁員40%。本輪裁員整體力度暫未明確,據估算或達15%。
針對裁員傳聞,小米內部人士對外迴應稱,年底裁員確有其事,補償方案爲N+2,未休完的法定年假按照雙倍金額折算。
對於此前網傳“6000人”的裁員規模,該內部人士表示,目前,媒體報道的裁員數量是錯誤的,實際上遠遠沒有這麼大的規模,該數據和不實信息來自脈脈平臺上一則匿名造謠,公司已經取證開始走法律程序。”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就曾有過小米裁員的傳聞,彼時小米方面的回覆是,創業至今尚未出現過裁員的情況。
如今,小米終於挺不住要“瘦身”了,而在裁員背後,小米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出現業績下滑。
11月23日,小米發佈今年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小米集團實現營收2139.96億元,同比下滑11.80%;期內經調整淨利潤爲70.57億元,同比下滑59.8%;期內毛利潤361.99億元,同比下降17%。
具體到今年第三季度,小米錄得營收704.75億元,同比減少9.7%;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爲21.2億元,同比下降59.1%,出現“斷崖式下滑”。
事實上,小米的業績頹勢從今年第一季度便已開始顯現。
先看營收方面,今年一季度,小米實現733.52億元的營收,同比下滑4.6%,這是小米自上市以來首次出現收入同比有所下降的情況;第二季度,小米錄得701.71億元的收入,而上年同期收入爲877.9億元,同比下跌約兩成;第三季度仍延續了下滑的趨勢。
從淨利潤來看,小米前三個季度經調整後利潤爲28.6億元、20.8億元、21.2億元,分別同比下降52.9%、67.1%、59.1%,與去年單季的盈利水平相比,相差甚遠。
小米的營收、淨利潤雙降,與主營業務智能手機的銷量減少密切相關。
小米財報顯示,三季度,其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4002萬臺,較2021年第三季度的4390萬臺同比減少8.4%。
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減少,也直接導致了小米智能手機業務的營收下滑。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營收425.14億元,同比減少11.1%,佔總營收的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61.3%降至60.3%。
小米方面解釋稱,出貨量的下降主要系因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
在疫情和全球通脹等多種原因影響下,今年全球手機市場整體遇冷。根據Canalys相關數據顯示,三季度全球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9%至2.98億部,國內手機出貨量下滑了11%。
在遇冷的大環境面前,小米也難獨善其身。
但對於小米而言,主營業務的銷量下滑還在波及到小米生態鏈的其他業務,比如AIoT和互聯網服務。
今年三季度,小米A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實現收入190.58億元,同比下滑9%;互聯網服務業務營收70.7億元,同比下滑3.7%。而這兩塊業務的收入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同比下滑的現象。
可想而知,智能手機行業處於下行期,業績壓力之下,小米正在經歷一個難熬的寒冬。
在如此低谷時刻,不乏有聲音表示,小米手機需要雷軍迴歸。
自從宣佈造車以來,雷軍將精力都放在了造車上,本人也不再出現在手機演講的第一線。
當大家希望雷軍迴歸帶領小米衝出低谷的時候,小米迎來了新任接棒者——盧偉冰。
雷軍曾在一場發佈會上公開表示,“我們花了兩年時間,終於請到了盧偉冰。”2019年1月,盧偉冰正式官宣加入小米。
加入小米之前,盧偉冰已在手機等硬件行業摸爬滾打了20餘年,曾先後供職過康佳、天域、金立等公司,有着豐富的行業經驗。
在盧偉冰加入小米後,對小米的貢獻有多少呢?
雷軍曾在內部信中寫道,盧偉冰加入小米近一年來,推動小米手機業務多品牌策略的成熟與完善。在盧偉冰的帶領下,Redmi Note7系列作爲Redmi品牌獨立後的首款產品,截止8月17日全球銷量突破2000萬臺。
在盧偉冰的帶領下,紅米也成爲了小米在中低端市場上的王牌。在今年京東雙 11 手機競速排行榜中,售價 599 元起的 Redmi 9A”成爲銷量榜第一,超過iPhone 14、iPhone 14 Pro Max 等高端機型。
在小米今年雙11戰報中,Redmi K50取得了天貓/京東2000-2999元價位段單品銷量第一、Redmi K50 至尊版取得了天貓/京東/拼多多3000-3999元價位段的單品銷量第一,抖音銷量第一。
這些戰績也讓盧偉冰在小米內的地位越來越高。2020年8月,盧偉冰成爲小米合夥人,創造了小米從入職到成爲合夥人的最短時間紀錄。
在成爲集團總裁之前,盧偉冰在小米已經身兼多個關鍵職位——集團合夥人、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國際部總裁、Redmi品牌總經理。這次調整過後,盧偉冰在小米的地位再升一個臺階。
雷軍對盧偉冰也寄予了厚望,他在內部信中稱,“盧偉冰加入集團以來屢立戰功,贏得了集團內外高度認同和尊重,我們相信盧偉冰在出任集團總裁一職後會帶領集團業務再攀高峰”。
在小米當前銷量不振、業績下滑的背景下,雷軍需要一位能快速提振銷量、帶領小米走出低谷的人,進而保住小米的基本盤,只有這樣,他才能將精力安心放在造車上。
從這個角度看,盧偉冰過往的經歷和戰功都表明,他無疑是最佳人選。
而據一位接近小米高層的知情人士向全天候科技透露,盧偉冰接任王翔與小米造車業務進展不順有關。“造車耗費了他(雷軍)很多精力,現在他必須找一個人全心全意管手機(業務)。他的邏輯很簡單,(公司)穩定大於一切。”而目前在小米內部,最能勝任這個位置的人便是盧偉冰。
對盧偉冰來說,接任集團總裁後的挑戰同樣不小,他不僅要同時操盤兩條手機線,還要承接小米衝擊高端市場的重任。
2020年,小米手機首次提出要撕掉“性價比”標籤,衝擊高端市場。
今年年初,小米在集團戰略會議上曾明確表示,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小米發展生死之戰,還提出小米手機和體驗全面對標iPhone,三年內拿下國產高端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高端化戰略目標。
不過綜合小米目前的出貨量和平均銷售價格數據來看,小米的高端化之路並不盡如人意。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智能手機的ASP(平均每臺售價)從去年同期的1090.5元下降至1058.2元。而這已經是小米的ASP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下降。
由此來看,小米目前的出貨主力仍是中低端機型。既要在近兩年內衝擊高端,又要守住大盤,將小米從手機市場的低迷中拯救出來,盧偉冰的任務並不輕鬆。
裁員的背後,是市場的寒氣正在侵入小米。
據IDC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113萬臺,同比下降11.9%,市場需求依然延續上半年的低迷。
不止國內市場,全球手機市場的情況均不樂觀。據Counterpoint的市場監測最新研究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營收年同比下降3%,略高於1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00億元)。與此同時整個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在本季度年同比下降12%。
與此同時,國內主要幾家的手機廠商的出貨量都在同比走低。
從IDC發佈的2022年第三季度出貨數據來看,排名前五的品牌是vivo、榮耀、OPPO、蘋果、小米,市場份額分別爲20%、17.9%、16.3%、151.%、12.7%。但從出貨量的增幅來看,除了蘋果微增外,vivo、榮耀、OPPO、小米的出貨量均同比有所下降。
用戶換機週期不斷拉長,小米、oppo、vivo等手機品牌們紛紛尋求突破之道。
vivo將發力重心放在了芯片上。11月,vivo自研芯片V2亮相,剛發佈的vivo X90系列變搭配了自研芯片V2,同時,vivo還領先其他手機廠商一個季度拿到了聯發科和高通最新芯片的首發權,希望擺脫缺芯的困境。
OPPO則把寶押注到了摺疊機上。12月15日,OPPO發佈了橫向摺疊的Find N2、豎向摺疊的Find N2 Flip兩款手機,競逐摺疊屏市場,成爲繼華爲後第二個推出豎向摺疊產品的國產智能手機廠商。
相比之下,核心業務大盤不穩的小米,目前的高端化策略尚未明顯見效,造車這一第二增長曲線也仍處於“吞金”狀態。
突圍高端市場是目前小米手機業務的核心戰略,雷軍也喊出了“全面對標蘋果”的口號。自去年末以來,小米先後推出售價6000至10000元的摺疊屏手機MIX FOLD系列,以及定價5999元起的高端旗艦小米12s Ultra。
不過,這兩款手機都因技術不成熟受到市場爭議,MIXFOLD的退貨率問題尤其凸顯,由於鉸鏈和屏幕這一兩個重要器件沒有進行定製化開發,MIXFOLD的屏幕摺痕等問題較爲突出。
12月11日小米又新推出了小米13系列,雷軍更是稱小米13系列是小米高端化戰略三年探索期的答卷之作。
此款產品一出,有網友分析,從參數角度看,小米13在今年的安卓旗艦產品中屬於不錯,但如果將此款產品代表小米對高端化戰略的產品,市場上還是有不少質疑的聲音。
高端化非一日之功,小米想要短時間內在高端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仍有不小的難度。
與此同時,小米的造車業務也在牽動着小米的生命線。
財報顯示,三季度,小米研發支出同比增加25.8%,達到41億元,已經接近該季度淨利潤的兩倍。其中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投入在不斷增長,從一季度的4.25億元、二季度的6.11億元增長至三季度的8.29億元。
細算下來,今年前三季度小米造車業務已累計投入18.65億元。造車項目支出的增加,對主業收入承壓的小米無疑是種拖累,將小米所面對的挑戰升級。
尤其在即將到來的2023年,國內手機市場的日子或許仍不好過。據IDC預計,2023年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0.9%,直到2024年有望迎來反彈。
這種情況下,小米手機明年所面對的挑戰恐怕將會更大。盧偉冰掌舵後,又會將小米這艘大船帶向何方,只能拭目以待。
(題圖來源小米手機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