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婊” 是不是性別歧視?裝X的就沒有男性嗎?

你知道“旅行婊”是什麼嗎?人們往往聽到的最多的就是“綠茶婊”,但旅行也有“婊”了嗎?沒錯,當今的旅行婊特指的就是一羣文藝女青年中的大婊姐。她把旅遊說成旅行,把旅行說成淨化心靈。說走就走高大上,談起旅行發聖光。頭等機艙五星館,碧海藍天遮陽傘。“以夢爲馬、帶走的是記憶留下的只有足跡”是她的口頭禪,一鍋鍋華麗的心靈雞湯可勁兒灌。但同時她不會告訴你自己的富家身份,卻慫恿身邊的每個人扔掉現實追求生命突破,並在你無法付諸行動的失落中得到無比的滿足。然後,她甩出“詩一樣的人生哲理”: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等等……難道這個詞是特指女性的?其實我們從種種科普中不難看出,旅行婊這個詞彷彿是對女性的惡意更大。關於不好的女生形容詞層出不窮。男生不好的詞就一個渣男就結束了,同樣是打卡式旅遊,怎麼還被分出了人羣?那麼旅行婊到底是不是性別歧視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首先,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詞:打卡式旅遊,它是指出門旅遊必須要發朋友圈,好看的衣服和好看的景色引來朋友們的稱讚,而實際旅行內容弱化了。那麼,打卡旅行是否是值得批判的呢?

隨着人民生活富裕,選擇旅行的方式越來越多了,父母那輩還沉浸在跟團遊的歡樂中,年輕一輩更喜歡的是自由自在的自由行,那麼打卡式旅行也就孕育而生。那麼這種旅行方式就是錯的嗎?不是,因爲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旅行方式,不能因爲和自己的旅行方式不同就去否定別人的旅行方式。

“旅行婊”除了打卡式旅遊,最顯著標志就是朋友圈曬圖,但如果說曬圖都是錯誤的,那小編只能說你是檸檬精上身,酸死人啦!工薪族每天過的已經很枯燥乏味了,難道也要讓自己的其他時間也過的乏味嗎?換一個角度想想,你覺得他們是在“秀”生活,不如認爲他們是把生活另一面展示給你看。原來美國中國料理店那麼多,原來馬爾代夫的白沙灘日落纔是最放鬆的方式,在塞班一樣可以拍出唯美的婚禮大片……誰都不知道旅行背後的辛酸苦辣,那麼就好好感受這一份來自照片主人美意吧。

第二,“旅行婊”究竟是不是性別歧視呢?根據我們上述的發現可以看出,這個詞無關性別。當我們看到一些不好的新聞(如:針對旅行退貨事),其實是當事人本身就有的人品問題,旅不旅行不是重點,重點是人品就不過關,所以很多的無辜的熱愛旅行的人爲這些人背了一口鍋。

最後,有那麼一句話叫做:我可以自黑,但我不允許你罵我。當自己說自己很婊的時候,可能更多的是自嘲,想給他人帶來愉悅。可是當別人這麼評論一個人的時候,應該會給大部分的人留下不好的心理陰影。當把“旅行婊”這個詞套用在任意一個人身上的時候,可以看看自己做了什麼怎麼做的,他曬了那麼多的旅行地,自己是否有勇氣邁出家門,是否有能力去看世界,當反思過後,還能竊竊私語說出別人是旅行婊嗎

旅行是一個美好的詞語,有的人認爲旅行是苦難的認真感悟過程,所以選擇磨練意志的方式看世界;有的人認爲旅行就是與美食相伴,恨不得將自己去過的所有好吃的餐廳,向自己身邊的朋友狠狠案例一遍;有的人認爲旅行就是應該趁自己年輕時將最好的自己與最美的景緻融合在一起,感受青春味道……當旅行帶着形形色色目標時,也擁有了不同種類標籤,但有一個標籤是不變的,那就是旅行者,他們感悟世界、發現美好,這個人是你,也是我。

那麼,你認爲“旅行婊” 是不是性別歧視呢?快來告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