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喊話一線城市:加快戶籍制改革 讓外地人享同等待遇

大陸學者呼籲,在當前老齡化的現象下,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讓長期在城市就業的羣衆能同等獲市民化待遇,推進以人爲本的城市建設。(摘自新華社)

爲提振經濟,大陸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表示,當前大陸經濟正在逐漸的恢復當中,一線城市人口規模、密度和流量優勢拉擡消費力,也要助力民營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在當前老齡化的現象下,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讓長期在城市就業的羣衆能同等獲市民化待遇,推進以人爲本的城市建設。

陸銘接受澎湃新聞訪問時指出,只要經濟是發展的,服務業佔比一定是持續提升,而一線城市對於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都具有強大的人口規模、人口密度和人口流量的優勢。

陸銘認爲,大城市在服務消費方面強大的規模經濟有利於產生服務消費的高品質和多樣性,成爲吸引人口遷入的非常重要的動力。因此,只要經濟持續發展,服務業佔比逐步提高,人口向大城市及周邊的都市圈去集中,這個趨勢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陸銘還稱,從營商環境來說,大城市在法律制度建設、城市管理規則方面,相對於一些中小城市還是比較規範,在接下來的經濟恢復階段,一線城市還要進一步發揮這方面的優勢,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助力民營企業的發展。

陸銘也強調,當前一線城市完全可以加大戶籍制度改革的力度,讓那些已經長期在城市穩定就業和居住、穩定繳納社保的人羣,能夠獲得本地戶籍和市民化待遇。

他解釋,一線城市本身面臨老齡化、少子化,經濟又受到不利的影響。對於推進以人爲本的城鎮化和加快市民化進程,最近大陸國常會已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因此這方面還是可以加快改革的力度。

陸銘認爲,一線城市加大對外地人實施市民化、加強公共服務供給,既有利於社會和諧,也有利於經濟增長,能夠釋放消費和投資的機會,還能夠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可以說是一個多贏的舉措。

此外,陸銘也提醒,現在各級地方政府在對待服務業、消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認知誤區:總是簡單地從稅源角度去看待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普遍偏愛發展製造業。

但大陸地方政府嚴重忽略一點,就是當前中國的產業結構中製造業總體上是產能過剩的,而服務業存在嚴重的不足。從未來發展的趨勢角度,消費佔GDP的比重和服務消費佔消費的比重都會持續上升。因此,服務業會成爲越來越重要的稅收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