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志翔快評》美國挺臺到了極限

美國總統拜登主持召開的「民主峰會」視訊會議,2天的峰會落幕,臺灣面對的將是美國操作「臺灣牌」,挑戰「一中」底線的風險及後果。(摘自白宮官網直播)

美國總統拜登親自倡議的虛擬「民主峰會」9日揭幕,臺灣終於等到出頭天,躋身重要國際政治舞臺,稱得上外交突破,美國的支持功不可沒。2天的峰會落幕,臺灣面對的將是美國操作「臺灣牌」,挑戰「一中」底線的風險及後果。

扛着「民主自由」大纛,集結民主國家對抗中國、俄羅斯專制極權,使美國重返領導地位,是拜登追求的崇高目標,但其本質上仍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混合與妥協,民主峰會在實際運作上,地緣戰略、政治斧鑿斑斑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基於民主理念、利用臺灣制約中共、及迎合國內政治需要,邀請臺灣出席峰會乃是必然,但美國同時強調符合「一中」政策及限定臺灣參與者層次,則是不要過度刺激中共的務實作法。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記錄,110個受邀國中,除了墨西哥的駐美大使及政務委員唐鳳外,各國都是由總統或總理代表,臺灣明顯遭到矮化。

臺灣的參與、民主峰會又挑戰中共體制與發展模式,中共在峰會期間,展開了最激烈的反制行動,宣佈與尼加拉瓜正式建交,等同宣告對臺灣、甚至美國的對抗已進入最新階段。

拉攏臺灣的邦交國是中共對臺灣「灰色地帶戰爭」中的一環,爲協助臺灣鞏固邦誼,前總統川普甚至簽署生效簡稱「臺北法案」的《2019年臺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但美臺聯手仍無法防止尼加拉瓜轉向,並可能造成「骨牌效應」,民進黨政府責無旁貸。

臺灣必須警惕的是,雖然美國對臺灣支持「堅若磐石」,但無論基於價值或現實的美國外交政策追求的是美國利益,除非美國決定改變臺海現狀,「一中政策」終究是美國對臺支持的極限;對民主峰會的成果,臺灣高興一天就好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