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專家解讀習近平出訪《聯合聲明》二之一:體現全球性視野

大陸專家解讀習近平出訪訊號之一:體現全球性視野。(新華社)

觀察者網23日報導,大陸全國兩會閉幕一週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日至22日國是訪問俄羅斯,兩人21日共同簽署中俄《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和《關於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畫的聯合聲明》,大陸專家深度解讀,兩分《聯合聲明》體現中俄全球性視野;深化經貿合作,中俄雙方都要抓住機遇。

這是習近平連任後首次出訪。10年前,習近平首次當選國家主席後首訪也選擇俄羅斯。這次是他以國家主席身分第9次訪俄,也是他與普丁總統的第41次會晤。

《聲明》有哪些重點?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說,中俄關系是大國關係的新典範。這不論對於國際關係的研究還是實踐來說,都是一個開創性的議題。新型國際關係的應有之義就是大國關係穩定,大國關係不穩定是當今整個國際安全格局失序最關鍵的原因。

中俄的意圖是希望在當前國際格局轉換中,各大國都能承擔起責任。如果個別大國沒有責任感,不僅解決不了當下的熱點或危機,還會導致新危機頻現。

崔洪建說,《聲明》提及不少國家、地區和組織。「這一方面體現了中俄關系的全球性的視野。中俄是兩個大國,因此對於全球治理、對於世界經濟的發展,對於人類文明的進步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另一方面,被點名次數較多的國家,往往與他們給國際社會帶來的一些負面因素有關。例如美國在一些領域搞單邊主義、「小集團」、霸權主義等。

崔洪建補充:「中俄雙方共同致力於推進多邊主義,推動多極世界、國際關係民主化、經濟全球化。從這些發展方向上看,如今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不同程度地扮演着阻礙的角色。中俄在共同探索新型大國關係的同時是有參照物的,比如美國搞的霸權主義、單邊主義是中俄不能做的。」

李海東認爲,《聲明》反映出中俄雙方對當前國際安全的共性認識,其中尤爲重要的是「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同時也向國際社會發出明確訊,要警惕哪些對國際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的不良觀念和危害性行動。以北約爲例,「《聲明》中,中俄雙方敦促北約恪守作爲區域性、防禦性組織的承諾。而客觀的現實是,北約恰恰背離了自己的承諾,其全球擴張苗頭和進攻色彩更爲明顯和濃厚。」

除了上述關於全面戰略協作《聲明》之外,兩國元首還簽署了關於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聲明》,在8個重點方向開展雙邊經濟合作。

崔洪建認爲,首先,這8個重點方向是針對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優化。其次,要根據目前中俄兩國經濟結構和經濟環境的變化,找到更多新的合作點。現在俄羅斯面臨很大的市場轉向問題,無論是能源還是技術,以及製造業、貿易等,今後都會逐漸地向東轉移。

「在這個背景下,中俄雙方要抓住機遇。對於中方來說,我們面臨着美國搞『脫鉤斷鏈』,西方一些國家正在逐步地加大對我們的投資、產業限制,因此我們要開拓市場,提升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經濟體的合作。同時,中俄今後的經貿合作,還要和兩國各自的發展目標和方向相契合,包括產業政策、環保、數位轉型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經濟研究室主任徐坡嶺認爲,這8個方向中最有前景的是第四點,即鞏固全方位能源合作伙伴關係。未來中俄經濟合作「規模將繼續擴大,領域繼續拓寬。供應鏈、產業鏈合作也特別重要,需要進一步加強。另外金融合作方面,本幣結算,包括對俄羅斯發行人民幣債,雙方國際結算系統等,之後的合作也會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