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快跑上熱搜後,上海加速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

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租車“蘿蔔快跑”上了熱搜之後,有“人工智能第一城”之稱的上海也在同步加快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之路。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上海正式發佈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許可,首批四家企業拿到測試許可。

在相關測試許可落地之後,各家智駕企業將啓動面向普通市民的無駕駛人智能網約車實地測試。這一測試將直接加速智能駕駛汽車的商業化之路。

實際上,近年來,上海不斷支持相關產業鏈技術企業進行研發,並完善支持政策和豐富的應用場景,正在成爲中國乃至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重要“試驗場”。

早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4)上,上汽集團下屬賽可智能無人駕駛Robotaxi首度對外開放,推出L4級主駕無人自動駕駛試乘體驗。

首批共4家企業獲批上海市無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許可。除賽可智能外,還有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裹動科技有限公司(AutoX)、小馬易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他們均是目前國內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頭部企業。

業內人士認爲,這一許可的發放將直接將自動駕駛技術的路測牌照從“臨時牌照”變身“長期牌照”,有效解決“臨時牌照”有效期短,續期手續繁瑣的“梗阻”痛點。

而4家頭部企業拿到長期牌照,將會爲技術研發和商業化提供有力支撐。

除前述在L4自動駕駛技術深耕多年的賽可智能外,百度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發的自動駕駛平臺Apollo是國內最早進行智慧交通領域佈局的企業。其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綜合得分較高。相關研究報告顯示,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綜合得分較高,僅次於英特爾旗下的Mobileye和谷歌旗下的Waymo,二者均是全球領先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企業。

據上海裹動科技有限公司(AutoX)官微7月8日發文稱,此前,該企業已經獲得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硅谷、杭州六大城市的無人駕駛許可,全球總無人駕駛區域超600+平方公里;包括上海在內,AutoX在此六個城市均進行大規模RoboTaxi部署,並在上海、深圳進行商業化運營,目前全球總自動駕駛運營域超3000+平方公里。

據2023年5月《新民晚報》報道,上海裹動科技有限公司已在上海開展L4級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出租車示範運營。乘客可以通過享道出行APP叫無人車,價格與現有的優享專車相近。

在硬件支撐方面,上海不斷擴大自動駕駛車輛的試驗範圍,建設智慧道路,支持企業進行自動駕駛技術的多線路研發。

根據《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上海將推動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系統。研發人-車-路系統多粒度交互感知技術、智能決策控制技術和信息物理系統架構,完善“跨芯片模組、跨終端、跨整車、跨安全平臺”一體化感知通信裝備的研發和產業鏈搭建,構建支撐自動駕駛與智能網聯的區域道路交通5G運行環境,解決人工駕駛與自動駕駛的混行難題,促進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測試標準和技術規範的構建及推廣。

根據規劃,到2025年,上海將建成超過800公里的智慧高速公路和智慧城市道路(含快速路),以及超過500個智慧路口,將爲自動駕駛車輛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和智能的行駛環境。

截至2024年,上海市已累計開放超過1000條自動駕駛測試道路,總里程突破2000公里,成爲國內最大的自動駕駛測試區域。

此外,上海還發布了《智慧道路建設技術指南》,爲智慧道路的有序建設和推廣提供了技術依據和參考。

政府支持是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上海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政策法規,形成行業標準,引導相關企業有序開展技術研發,併爲市場拓展指引方向。

2021年,上海市政府發佈了《上海市加快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具備L2級和L3級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佔新車生產比例將超過70%,同時初步實現L4級及以上高度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在特定場景下的商業化應用。該方案爲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瞭方向。

在政策支持下,上海正在構建一個完整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體系。

這一體系囊括了技術研發、道路基礎設施、監管體系、產業生態等各個層面,包括編制了《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爲產業鏈各環節的發展提供了具體指引。

同時,上海還建立了自動駕駛道路測試評估體系,爲企業提供專業的測試認證服務。

此外,上海還在中心城區試點運營自動駕駛公交,探索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商業化模式。這些公交線路連接了商業區、居民區和地鐵站等重點區域,滿足了人們的日常出行需求。

根據規劃,到2025年,上海將初步建成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體系,產業規模力爭達到5000億元。

儘管上海已經開放了大量自動駕駛測試道路,並且在一些區域如嘉定和臨港進行了自動駕駛出租車的試點運營,但這些車輛仍處於示範運營階段,而不是完全無人的商業化運行。

這意味着這些車輛在運行過程中可能仍有安全員或技術人員在車內進行監控和干預。

業內人士認爲,自動駕駛技術雖然不斷進步,但在軟件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以及零部件是否達到車規級標準等方面,仍然面臨一些技術上的挑戰。此外,相關的法規體系也尚未完全建立完善,有待監管部門與行業一道,在產品准入、安全評價、測試認證等方面,在制定標準體系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