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晶圓好旺 外資喊環球晶千金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指出,經過對裸晶圓、晶圓代工產能、終端需求的深度爬梳,得出裸晶圓至2022年仍會面臨供需緊繃狀況,矽晶圓廠商將持續享有營運順風,將環球晶、合晶股價預期雙雙調高至1,020與72元。

摩根士丹利的觀點是,2022~2023年期間,8與12吋裸晶圓供應量的年複合成長率僅3%,但同期間,12吋晶圓的消費量年複合成長7%,8吋晶圓更是高達10%,也就是說,不論是8吋或12吋裸晶圓製造商2022年全部產能都被填滿,產能利用率百分百,市場完全呈賣方市場狀態,製造商的定價能力會更強大。此外,下半年走漲的裸晶圓現貨價,至2022年也會繼續攀升。

外資圈對環球晶看好共識度高,然先前僅美銀證券給予1,150元的千金級股價預期,摩根士丹利此番上調,不僅於半個月內二度上調矽晶族羣指標股,對環球晶股價估值也升至四位數意味臺股可能很快就要迎接新千金誕生。

合晶5月營收改寫31個月來新高,單月稅前獲利的成長幅度更大幅超越營收表現,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吳昱叡認爲,這不只代表合晶正開始享受裸晶圓上行循環帶來的好處,同步也展現出其強勁的營運槓桿

外資估計,合晶2021年每股純益2.08元,較2020年翻倍成長,2022、2023年各爲3.9與4.62元,也就是說,合晶的獲利兩年內還會再翻一倍。環球晶2021~2023年每股純益的推估值,分別是34.2、51.65與59.77元。

回顧2008年以來,矽晶圓產業歷經十次以上產業下行週期,讓製造商在擴產上變得極端保守,根據摩根士丹利所做產業調查,以當前晶圓價格爲估算基礎,創建投資回收期約需要30年,這就投資回報率(ROI)角度看相當不合理,也說明了裸晶圓廠商爲何現在不願積極擴大產能。

基於裸晶圓產業轉向賣方市場,摩根士丹利認爲,晶圓代工廠必須與晶圓製造商簽訂五年長約,確保產能無虞,也需支付預付款,而且裸晶圓價格將比現在高出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