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懸喜”,《火鍋》走起

夏天要來啦,影院也更火熱了,因爲馬上就是五一檔啦。

片名就很酷拽的《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也要上映啦。

這部由丁晟導演,楊冪、于謙、田雨、餘皚磊和李九霄主演的電影,講的是四個陌生人在劇院後臺分贓,結果捲入了一起離奇命案的故事。

一桌麻將,一臺川劇,一頓“麻辣懸喜”的火鍋,讓五個怪咖“現出原形”。

火鍋局中局,連環計中計。

so~《火鍋》的首要看點,就是懸念迭起、反轉高能的懸疑故事。

四個互不相識的人聯手行動,竟然找到了“萬貫家財”。

他們在戲院後臺庫房分贓時,又意外牽扯進一樁命案。

於是衆人亂成一團,楊冪飾演的幺雞也成了衆人懷疑的對象……

可謂“笨賊”一籮筐,劇情走向逐漸離譜。

無論是分贓,還是分屍,都矛盾重重。

從合夥到拆夥,更是猝不及防。

互掐互撕,團結不了一點。

我們知道,懸疑片需要保持高強度、高密度的敘事節奏,一般的懸疑電影中通常會將敘事視點放置在一個主人公身上,圍繞一條主要線索展開,保持懸疑敘事的神秘性。

而封閉封閉空間的懸疑電影則大多會是在一衆人物的身份關係上隱藏信息、不斷反轉,以完成其懸疑敘事。

《火鍋》的故事正是如此,九餅戲院上演的故事,給人劇本殺既視感。

影片從故事時間線中的“入室盜錢”這一關鍵情節點切入,然後情節在交錯敘述中往前發展,間或往後回溯。

通過情節的不斷反轉和人物身份的逐漸解謎,帶領觀衆走入一環扣一環的懸疑漩渦。

觀衆要經歷看錶層作判斷-反轉-誤判-再反轉-再誤判,直到終局的體驗。

電影的每一個反轉都長在你想不到的地方。

大家會被一次次地騙到,但卻感覺:爽、麻、了!

就像貫穿始終,不斷翻滾着的那鍋火鍋,一筷子下去,不知道撈出的是什麼,但就是想坐在桌邊一直撈,一直咂摸。

當然這種懸疑敘事,也是建構在“入室盜錢”、命案、“分屍”的犯罪故事基礎框架之上的。但是,導演丁晟將離奇犯罪的劇情進行了超越常規類型預期的大改造,完全是一次突破他以往警匪犯罪片舒適區的新試水。

喜劇元素同樣是《火鍋》不可或缺的底料。

影片以懸疑搭建敘事結構,喜劇元素彌散式地化入敘事中。

《火鍋》的喜劇性建築在人物性格、人物身份的碰撞之上,由此衍生出不少幽默橋段。

開篇簡單地聚在一起4個人物就立住了,人物性格各有特色。

幺雞、九餅、發財、七萬以及田雨飾演的付主任,他們有保守卻又大膽的攢局者

有暴脾氣卻實際非常慫的刑滿釋放人員

有裝弱卻實際上最佔據信息差的神秘女孩

還有一個笑死人的鐵憨憨

隨着個人故事線逐漸浮出水面,他們各自真實身份的層層披露,你會發現:

乖乖,人均好幾幅面孔喲。

每位人物的真實一面,都跟出場時的形象完全不同。

觀影過程中會os不斷:啊?這……哈哈哈。

隨着他們的關係糾葛、人生困境的充分展現,人物也更趨生動立體起來。

正是人物身份和人物關係與觀衆期待視野中的錯位,帶來了持續不斷的笑點。

又通過一衆人物言行的表裡不一,展現出人物性格的矛盾與形象的滑稽。

更呈現出這部電影,鍼砭生活荒誕性的底色。

于謙和田雨作爲老喜劇人,很好地托起了整部戲的喜劇節奏,而楊冪種種不經意間的自嘲和拋梗,也給觀衆帶來了多重驚喜。

《火鍋》中的懸疑和喜劇相輔相成,使觀衆在緊張壓抑和輕鬆愉悅張弛有度的氛圍中,拔樹尋根,發微抉隱,享受智力衝浪。

片中很大的驚喜之一,就是楊冪飾演的氣場全開的幺雞。

上一秒她還是乖巧怯懦的萌妹

下一秒就卸去僞裝,紅色的大波浪搭配豹紋和皮裙的“洗剪吹”風,人也火爆潑辣。

幺雞詮釋出了人物的反轉魅力,很有喜劇效果。

電影還將另一大川蜀文化元素——川劇,運用得出神入化。

火鍋的熱鬧氛圍和川劇的舞臺效果相互交織。

並且,電影也考慮到了封閉空間敘事的審美功能,以及隱喻作用。

戲院後臺就是典型的反諷型敘事空間嘛。

幾位主角時而戴上面具,時而穿着戲服,對應了身份、心態的不同變化,設計巧妙。

而蚤時遷、包青天、關公等“戲中人”在關鍵時刻輪番登場,也打破了臺前與幕後的界限。

真真人生如戲啊。

小人物命與仇謀,身上兼具看似矛盾的一體兩面——可悲而又可笑。

但小人物爲生活而不屈不撓地爭鬥,其艱難處境也令人同情。

如上,丁晟電影總是傳遞一種樸素的價值觀念。

《火鍋》中將這一點詮釋得淋漓盡致。

關公是眯眯眼的,睜眼就是要殺人。

在無數個故事節點,電影中的人物都在做着選擇:

人心隨着鼓點震顫,而善惡就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