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竹開花蔚奇觀 迷你版筍子掛滿枝頭

水里鄉新興村1叢老齡麻竹,密密麻麻的花穗間,藏有一窩臺灣原生鳥類「白腰文鳥(黑嘴鷝仔)」的空巢位。(沈揮勝攝)

1叢老齡麻竹,結滿着千百萬個花穗,並露出淺色條狀花葯,密密麻麻、相當特別。(沈揮勝攝)

合軸叢生的麻竹開花壯觀密集光是傾倒外斜的單一竹稈上,可能都超過幾十萬個花穗。(沈揮勝攝)

麻竹開花,常吸引蜜蜂親近;從蜜蜂體態,可比較出花穗大小。(沈揮勝攝)

花穗特寫,像不像竹筍?(沈揮勝攝)

外形神似縮小版竹筍的花穗。(沈揮勝攝)

密密麻麻的花穗,神似千千萬萬支小竹筍。(沈揮勝攝)

近處開花的是麻竹,後方長滿葉片的那1棵則是綠竹。(沈揮勝攝)

開花的這叢竹,還保有幾片寬大的麻竹葉子,得以驗明身分。(沈揮勝攝)

民間傳說,竹子60年開花,然後生命走到盡頭。魚池、水里鄉邊界最近有叢老齡麻竹結滿花穗,淺色的雄蕊花葯亮眼!這密密麻麻的花穗,外形就像千萬、百萬支迷你竹筍一樣,極其特別!專家說,它們終將結出穎果,透過風吹水漂傳播種子,新生命週期伊始

位在魚池往水裡的投131線路旁的這叢麻竹,由於小穗(花穗)結得實在太密了,日月潭地區知名生態解說員建興、筍農葉坤發與葉順安都吃驚說「罕見難得」。魚池鄉大雁五城及水里鄉新興村,近年偶見竹子開花,但花穗這麼密的,算是僅見。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主任許原瑞指出,坊傳竹子開花後就會枯死算是事實,但60年只是個象徵性數字,不同種類或同種間有基因差異,老熟年齡從40年到80年不等。

1960年,農復會從美國引進印度「梨果竹」種子苗,分種於臺北林試所、竹山臺大實驗林、臺中農學院六龜扇平等地,但只有兩棵在扇平存活,繁衍分芽後,1967年再推廣到林試所魚池鄉蓮華池研究中心及竹山青竹園等地。

2008年,這些利用無性繁殖,分株試種全臺各地的梨果竹竟全數同步開花、結出穎果之後又同步枯死;不過翌年,這些穎果卻又萌出小苗,重啓生命週期。

許原瑞說,竹子與稻子一樣,都是禾本科植物。稻子從萌芽到成熟、結穗乃至被收割,整個生命週期大約4個月,其間如果將它們分株移植到他處,不管移得多遠,還是會與母株同時間抽穗。

竹子也是一樣,只不過它們從萌芽到成熟需數10年;竹筍具經濟價值,人們常篩選品質較佳者以無性繁殖擴種,甚至移植到不同的山區;一旦老齡成熟,這些本尊或分身,將異地、同時抽穗;梨果竹就是最具體案例竹類開花時組成花穗的桴片,外形與筍籜一樣,乍看還真像滿株迷你竹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