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出現綠極光 華郵:臺灣版的魷魚遊戲

華郵分析,馬祖是鄰近中國大陸沿海的臺灣島嶼,此一綠極光則是大陸漁民爲捕捉魷魚而使用的綠燈,是臺灣版的「魷魚遊戲」。(圖/中央社)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近日馬祖每逢黃昏時刻,地平線處會出現詭異的綠極光。報導分析,馬祖是鄰近中國大陸沿海的臺灣島嶼,此一綠極光則是大陸漁民爲捕捉魷魚而使用的綠燈,是臺灣版的「魷魚遊戲」。不過,不只馬祖民衆感到不安與被包圍感,旅遊業與海洋生物也受到威脅,而美國學者也認爲這可能是大陸民兵船正進行入侵操演。

報導指出,馬祖居民在臉書上爭相分享照片。58歲的張姓漁民表示,「突然出現許多魷魚船,我感覺整個島都被包圍了」。從事生態旅遊的黃姓民衆也說,「這就像上演科幻電影一樣,太不自然」。

※綠極光威脅旅遊業與海洋生物

過去4個月以來,每晚幾乎都有數十艘,但更常見的是數百艘大陸魷魚船,在馬祖附近海域航行,並靠近海峽中線。報導指出,船隊安裝的綠色LED燈,閃爍出的綠極光象徵着大陸對臺灣的最新侵略。畢竟,北京始終不放棄武力犯臺;馬祖官員與居民更表示,綠極光威脅旅遊業與海洋生物,也反映出當地民衆在面對北京灰色行動時的無助。

當地的人雖揶揄魷魚船的綠燈是馬祖的極光,但這恰好是臺海緊張局勢的體現。連江縣政府產業發展處漁牧科科長賴文啓表示,至少有數百艘大陸魷魚船出現。過去只有1到2個綠點,如今則呈現完整的綠色帶。這些船隻來自福建省,過去2年激增,今年則最爲嚴重。

漁民則表示,由於其他高價值的漁獲物供應量下滑,魷魚撈捕變得更受歡迎。官方統計,2018年到2019年,福建註冊的4萬多艘漁船共捕獲逾52000噸魷魚。

※大陸國臺辦:維持嚴格要求

對於大陸漁民竭澤而漁的行爲,1名陳姓漁民辯稱6到8月是魷魚旺季,漁民一晚可捕撈400磅的魷魚,每磅售價近5美元。在水中設置綠光能有效吸引魷魚,這種做法愈來越多人使用。

他強調,「這就是漁民的生活方式,沒有理由則怪任何人。愈靠近馬祖的地方漁獲就越好。我認爲會有愈來愈多的綠燈」。

大陸國臺辦則表示,大陸對管制輕型捕撈一項都是「嚴格要求」。「輕型捕魚是合法且傳統的撈捕方式,也是國際常見的做法。福建個別船隻的燈光強度遠低於規定,臺灣當局扣押大陸漁船根本是挑釁」。

※心理壓力

綠光船隊造成當地人心理壓力與不滿。馬祖人認爲大陸漁船潛入其水域、耗盡魚類資源;賴文啓也強調他的部門在4月至9月間沒入超過8噸大陸漁民捕撈陷阱,大陸船隻甚至在馬祖一帶挖砂石,用於國內建設。

隨着2016年馬祖官員與大陸官方互動減少,不論是大陸盜挖砂石或船隻入侵,馬祖幾乎都無力與大陸對抗。據海巡統計,2020年約400艘大陸船隻進入馬祖海域而遭扣押或驅逐,爲近5年來最頻繁。

連江縣副縣長王忠銘認爲,「這不是槍枝與大砲的威脅,是心理壓力與不適。我們不喜歡,但能怎麼辦」。海巡署金馬澎分署馬祖岸巡隊隊長陳柏璋表示,海巡在馬祖兩大島嶼進行全天候巡邏,但不到30人的隊伍要處理數量繁多的大陸船隻已捉襟見肘。

報導則分析,大陸這種做法愈來愈符合北京的灰色地帶行動,藉由非軍事行動嚇阻或使敵人筋疲力竭,但對手卻無法有力的迴應。

※旅遊業受影響

馬祖旅遊業也認爲,旅客來這裡是爲了藍眼淚,但綠極光卻破壞這種生態旅遊,也打斷當地民衆生計。另有馬祖民衆認爲,魷魚船帶來麻煩。47歲的陳志強世代捕魚,但他覺得自己與大海的連結愈來愈淡薄。「我們無法控制那些大陸船隻」。

然而,在兩岸情勢緊張之際,當地民衆強力的迴應恐引發誤判。2019年,馬祖北竿的漁民用魚竿攻擊大陸漁民,對方則以石頭回敬;還有一次,他看到大陸漁船電魚,讓他將船撞擊大陸船隻。電魚這種做法會讓漁類資源枯竭,兩岸政府都禁止這種做法。

「2049計劃協會」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則在推特表示,在馬祖水域進行大型、不尋常的行動。大約1000艘的大陸民兵船隻在此,很可能是釣魚,但也可能是在演練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