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全席「純屬虛構」? 北京故宮博物院證實:歷史上不存在

宮廷料理,皇帝御賜的「皇罈子」。(圖/記者蔡浩祥攝)

記者蔡浩祥/北京報導

談起中華飲食文化,「滿漢全席」可說最具代表性,其烹飪過程,不僅大飽口福,更是大開眼界。不過,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任萬平日前向《ETtoday新聞雲》證實,從歷史角度看,「滿漢全席」事實上是不存在的,「要不就滿席,要不就漢席」、「沒有108道菜」。

一般來說,民衆對「滿漢全席」的瞭解,大多是從電視劇上得知。不過,雖說在清軍入關前,就有把滿、漢民族佳餚一起通吃的習慣,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也鼓勵「滿漢通婚」,卻始終沒有形成制度

任萬平指出,準確地說,「滿漢全席」應是滿、漢席,後來有人覺得菜色挺多,於是就加個「全」字,纔會有「滿漢全席」的說法出現。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圖/記者蔡浩祥攝)

「滿席一共有『六等席』,前三等都不是給活人吃」,任萬平表示,前三等主要用來祭祖,第四等席開始,纔是排在紫禁城太和殿上的等級,如皇帝生日、大婚,用的是四等滿席,其次則是五等、六等。

任萬平進一步指出,滿席分兩階段,第一階段是餑餑宴、第二階段則是酒席宴;滿席菜色也因等級而不同,例如白色印子方形甜點)有幾個、每個幾兩重,每個盤子裡放的乾果鮮果有幾兩,鮮果還要按照季節做搭配。

至於漢席,任萬平指出,如皇帝去上太學講學,或科舉考試完的瓊林宴。

被問及滿漢全席總共有各式山珍海味共108道菜色,任萬平笑着澄清說,「108道是演繹的,實際上沒有那麼多」,一般就是十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