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沒有滿漢全席「108道是演繹」 前三等「不是活人吃的」

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模擬1977年香港國賓酒樓滿漢全席場景。(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滿漢全席是民衆對清代皇室的飲食想像,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萬平表示,沒有「全席」,只有滿席漢席,而且108道菜是演繹的,實際上沒有那麼多。

北京故宮今年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特展」,讓民衆除遊覽故宮皇家建築外,也可以瞭解昔日皇宮的年節習俗,而策展人任萬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特別表示沒有滿漢全席。

她指出,事實上只有滿席與漢席兩種,滿席分成1至6等,前3種都不是給活人食用,而是皇帝祭祀過世父母親時的祭祀宴,只有第4等席纔是在太和殿舉行的最高等級國宴

任萬平說,滿席是在皇宮裡舉行,漢席則在宮外。滿席又分成餑餑宴與酒席宴兩階段,而第4等級滿席一般是皇帝過生日、或是結婚纔會舉辦。漢席則像是皇帝到太學講學後宴請,或科舉考試結束後爲新科進士舉辦的瓊林宴。

至於滿席的菜色也因等級而不同,例如白色印子方形甜點)有幾個、每個幾兩重,每個盤子裡放的乾果鮮果有幾兩,鮮果還要按照季節做搭配。

任萬平表示,在春節前後舉辦滿席,要選擇能儲存蘋果梨子等鮮果,例如皇帝生日的萬壽宴,在春天可能用桃子、秋天用葡萄,但是點心和乾果的數量與種類都是一樣的。

對於外傳滿漢全席總共有各式山珍海味共108道菜色,任萬平笑着澄清說,「108道是演繹的,實際上沒有那麼多」,一般就是十多道。

根據欽定大清會典則例記載,宮廷宴席分滿、漢席,滿席又分6等。一等滿席用面120斤。屬於皇帝與皇后喪期之奠,備供饌筵、奠筵、近前饌筵,皆用一等滿席。

一等滿席定額玉露霜、方酥夾餡各4盤,白蜜印子、雞蛋印子各1盤,黃白點子鬆餅各2盤,合圖例大餑餑6盤,小餑餑2碗,紅白饊枝3盤,乾果12盤,鮮果6盤,磚鹽1碟,陳設高1尺5寸。

1977年11月2、3日,香港國賓酒樓(今聯邦酒樓集團)受到日本TBS電視臺委託,以10萬港元的價錢製作一圍整個共108道菜的「傳說中」的滿漢全席。酒樓動用了160多人,花了3個月才籌備完成。而這個過程則由人造衛星直播到日本。由於有些動物已經成爲受保護動物,加上部份烹調技巧也已經失傳,所以如今再製作一場「傳說中」的滿漢全席幾已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