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在投資關注!母乳低聚糖激活奶粉行業,上游研發企業扎堆

母乳低聚糖這條備受乳業關注丹新賽道,也吸引了茅臺等投資基金的強烈關注。

南都灣財社記者留意到,近日虹摹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稱“虹摹生物”)完成近億元Pre-A輪融資,由中金啓德基金領投,茅臺基金跟投。

公開資料顯示,虹摹生物是由蒙牛控股並孵化的一家生物科技企業,其業務是專注研發母乳低聚糖(下稱HMO)。據南都灣財社記者瞭解,本輪資金將用於虹摹生物新品研發、實驗室建設、產業化落地、商業化推進等。

蒙牛控股的虹摹生物獲得茅臺基金的投資。

實際上,虹摹生物獲得茅臺基金等青睞,除了本身該基金的投資“喜好”是關注生物科技賽道外,還與HMO目前處於“黃金賽道”有關。公開資料顯示,HMO是母乳中僅次於脂肪和乳糖的第三大成分,被認爲具有調節免疫、幫助大腦發育及調節腸道菌羣等功能,一直是全球母嬰營養和健康領域創新研發的熱點領域,在國外嬰幼兒產品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南都灣財社記者留意到,相關成分在國內被獲批前,部分海外品牌均以HMO作爲銷售亮點,在電商平臺及跨境購平臺上進行宣傳及銷售。

去年10月,國家衛健委批准HMO爲新的食品添加劑,其獲准的主要成分分別是2'-巖藻糖基乳糖(2'FL)和乳糖-N-新四糖(LNnT),兩者可應用於嬰幼兒配方奶粉、調製乳粉(兒童用)以及特殊醫學嬰兒食品。

對於“內卷”已久的奶粉行業而言,新成分獲批自然成爲乳業巨頭們差異化競爭的抓手。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去年相關成分獲批後不久,包括伊利、飛鶴以及君樂堡幾乎同一時間打出“HMO奶粉”的廣告,爭相宣稱是“國內首款”,不過產品均是4段配方奶粉或兒童奶粉;隨後其他乳企巨頭先後佈局,包括惠氏、美贊臣、健合旗下的合生元及澳優的海普諾凱等,均先後宣佈HMO產品在國內獲批。

實際上,乳企加速對HMO產品的佈局,主要是爲自身奶粉行業創造新的增長點。由於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逐步轉入“縮量博弈”,奶粉企業普遍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從經營業績情況來看,去年奶粉行業遭遇不同程度的下滑。飛鶴去年收入約爲195.32億元,同比減少8.3%;淨利潤方面錄得32.9億元,同比減少33.5%;蒙牛乳業奶粉業務收入38.02億元,較2022年均所有下滑;澳優的2023年財報披露公司營收下滑5.3%至73.82億元,淨利潤降低19.4%至1.74億元;健合集團2023年嬰幼兒營養及護理用品業務單元(BNC)同比下滑11.7%。

南都灣財社記者也發現,基於奶粉業務收縮,各大企業也寄望於HMO新品從而帶動市場。不過有行業人士表示,由於HMO原料的價格不是很貴,因此除了龍頭企業以外,中小企業也會逐步跟上,屆時或將面臨同質化競爭的問題。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乳業對於HMO的大量需求,也催生了上游企業對於原料端的加碼,相比起該成分應用於奶粉,其背後的生產研發或存在更高的“含金量”。

根據BlueWeave Consulting的數據,2022年全球HMO市場規模爲1.99億美元,在2023至2029年的預測期內,預計將以22.9%的複合年增長率強勁增長,到2029年將達到8.43億美元。在這份報告中,亞太地區市場被預計將以最高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中國擁有龐大的市場,被視爲一個重要的增長極。

據南都灣財社記者瞭解,HMO研究的難度在於因結構不同,該成分有200多種不同的種類,種類不同功效差異明顯;同時HMO的提取工藝也有比較高的技術門檻,也是國內乳製品行業“卡脖子”的技術難點之一。

對此,部分乳企的HMO原料很多都是從國外採購,目前HMO的主要供應商仍是科漢森、菲仕蘭、帝斯曼-芬美意等國際巨頭,常規HMO原料的價格大概爲1000元/公斤。

在潛在增量市場刺激以及新賽道開拓的大背景下,有HMO自主研發能力的公司,自然備受資金關注。例如獲得茅臺關注和投資虹摹生物,就承擔了蒙牛HMO相關研發任務,目前該公司已申報了11條HMO批文,申報成分有10條爲2'-巖藻糖基乳糖,而在國家衛健委首次批准和發放的兩款HMO原料批文中,其中蒙牛研發的2'-巖藻糖基乳糖就位列其中。

除了虹摹生物外,恆魯生物、一兮生物、芝諾科技等,這三家企業也具備HMO的研發及合成能力,同樣的這些公司也成爲機構的投資標的。去年8月,一兮生物獲得近億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爲黃埔醫藥基金領投,元禾控股、君子蘭資本、一盞資本、力鼎資本跟投,綠洲資本、深圳高新投追投;9月11日,新諾威發佈公告稱,全資子公司石藥聖雪擬與恆魯生物共同出資設立石家莊恆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力HMO及其他生物合成產品的生產。另外在上市公司方面,南都灣財社記者發現,廣濟藥業、嘉必優以及朗坤環境等,也在產品管線進行佈局。

黃埔醫藥基金投資總監姚靚曾表示,HMO是生物合成法優勢體現得非常好的品類之一,很好地解決了化學法複雜、步驟多、原料昂貴、無法大規模商業化的問題。“我們非常看好生物合成法生產的HMOs產品的應用前景”。

業界分析認爲,隨着HMO成分在國家衛健委獲批,除了巨頭外,未來中國奶粉市場尤其是中小奶粉企業,對於HMO的需求量將會激增,而具備成本及區位優勢的HMO研發企業來說,在新一輪奶粉“內卷潮”下迎來新的爆發期。

南都灣財社記者 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