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釣魚臺主權不持特定立場 日憂心華府協防意願

中日海警船在釣魚島海域對峙的檔案照片。(圖/新華社

日美兩國政府將於16日在東京召開外交防務閣僚出席的安全保障磋商委員會(2+2)會議。關於中國允許海警局使用武器的《海警法》施行使得形勢日益緊張的尖閣諸島釣魚臺列嶼),預計雙方將確認其爲《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的適用對象。不過,日本共同社15日指出,美國維持就主權不持特定立場原則,發生緊急情況時日本與美國能在多大程度合作應對的不安仍未消除。對於以12日的美日澳印首腦會議爲首的對華包圍網,可以窺見各方溫差,日本愈發焦慮。

「海警局船隻侵犯了我國主權,絕對不能接受。將與相關國家攜手。」日本防衛相岸信夫13日在加拿大非營利組織(NPO)主辦的在線安全保障國際會議上發表演講,進行了上述表態

日美2+2會議上是否會對《海警法》共享關切,並就應對尖閣問題與美國統一步調成爲焦點。日美外交消息人士指出:「重要的是讓中國認爲若對尖閣草率出手,美國會出面。」岸信夫也對身邊人士分析稱:「向對方展現美國與我們在一起非常有效。」

共同社指出,中國問題上升爲最重要課題,也反映出日美對中國迅速增強軍事和經濟實力的強烈危機感

中國2021年預算案列入國防費約人民幣1.36兆元(約新臺幣5.8兆元),過去30年期間擴大至42倍。美國國防部報告顯示,中國的主要艦船數量陸基彈道飛彈彈頭數已超越美國。核戰力方面也預測中國從2020年起10年期間核彈頭數量將達目前的兩倍,超過400枚,在日本政府流露出悲觀論調,認爲「僅憑日本終究無法與其較量」。

日本首相菅義偉12日在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視訊峰會上就中國在東海南海加強霸權主義的舉動強調:「強烈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嘗試。」然而,之後發表的聯合聲明沒有點名中國,表示將「促進包括海洋安全保障在內的合作」,僅採用穩妥表述,暴露出對華態度上存在溫差。

事實上若日中之間圍繞尖閣發生不測事態,美軍會在多大程度上干預尚不透明。原因在於《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尖閣前提條件是擁有施政權的日本有效控制。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2014年作爲在任首腦首次提及《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尖閣以後,美國一直維持就主權不持特定立場的原則。日方擔心若中國以未達到武力攻擊的形式打破日本的施政權,美國可能不會下決心進行軍事幹預,這一疑慮揮之不去。日本防衛省幹部透露:「尖閣是日本領土。在條約這張紙上無論寫着什麼,如果日本不能展現出死守的覺悟,美國恐怕什麼都不會做。」

2月23日,美國五角大廈發言人柯比在記者會上,被問及對於中國海警局公務船駛入尖閣諸島周邊海域有何看法時,脫口稱「美國在尖閣問題上支持日本的主權」,因而引發外界關注及議論。在26日的記者會上,柯比特別澄清說,「美國的政策不變,更正該發言」,併爲其說法「導致混亂,做出道歉」。

美國政府的原則是,在認可尖閣處於日本政權下的同時,在主權方面不持特定立場。二次大戰結束後,釣魚臺列嶼實際由美國控制,直至1972年美國將琉球羣島管理權移交日本,同時將釣魚臺的行政管轄權交給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