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曾熬死蘇聯,能用同樣方式熬死中國嗎?李顯龍說了句中肯話

1991年,經歷了漫長和平演變的蘇聯被美國瓦解,美國視此爲資本主義的勝利,並認爲這是對抗社會主義的重要手段。蘇聯解體後,美國將這一策略轉向中國,試圖再次通過長期和平演變來削弱中國,包括唱衰和利用公知等方式,希望用類似的方法讓中國陷入困境。最近,美國撥款16億美元專門用於抹黑中國。對此,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參加某次峰會時發表了一句中肯的話,他說了什麼呢?

美國採取的方式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國迅速劃清界限。隨着丘吉爾的鐵幕演說,冷戰正式拉開序幕。1949年,北約成立;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成立。這兩個軍事政治集團開始了近40年的對立。同時,蘇聯也在經歷重大損失後的二戰期間逐漸復甦,美蘇之間的全球爭霸局面隨之展開。

蘇聯自成立起便遭遇西方國家的敵對態度。而西方始終計劃要推翻這個在意識形態上截然不同的國家,不過,蘇聯紅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強大戰鬥力,使得西方認識到通過熱戰難以征服如此龐大的國度。因此,冷戰隨之展開。此後,他們採取了貿易封鎖、輿論滲透等手段進行和平演變,但軍事威懾依舊不可或缺。

蘇聯的經濟實力本就遜色於美國,更別提西歐了。在赫魯曉夫時期,美蘇兩國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甚至爆發了險些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古巴導彈危機。最終以蘇聯的妥協告終,隨後該國將更多資源投入到重工業、軍事和核武器的發展中。然而,蘇聯始終無法與美國匹敵,這場軍備競賽給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重工業的優先發展,使得蘇聯的輕工業相對落後。再加上西方長期實施和平演變和經濟封鎖,社會主義國家與西方之間的經濟差距逐漸擴大。這一切當然主要源於蘇聯本身的問題。自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蘇聯開始慢慢走向衰退,經濟上的短板以及特權現象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在內部嚮往西方生活方式。

80年代後,蘇聯的形勢愈發惡化,不僅在阿富汗戰場中陷入困境,還被裡根的“星球大戰”計劃所誤導,使得其發展路線更加偏離。多年和平演變開始顯現效果,國內政局動盪不安,一部分蘇聯人民受到洗腦影響,逐漸嚮往自由主義並反對社會主義,從而形成了“反蘇派”。這些因素共同擾亂了蘇聯的穩定。最終,在美西方多重圍堵下,蘇聯走向瞭解體。

蘇聯解體後,美國對中國展開了多方面的打擊,導致90年代初期中國面臨極大困難。爲了應對這一局勢,中國只能選擇靜待時機,全力以赴發展經濟。2001年,中國加入WTO,而恰逢同年911事件發生,美國開始了長達20年的反恐戰爭,這爲中國提供了一個寶貴的發展窗口。然而到了2010年,中國的GDP已經超過日本,成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時,美國再次將視線轉向中國,並實施重返亞太戰略,再次採取其慣常手段—全方位打壓。

新加坡總理的真誠表述

在冷戰時期,美國成功地削弱了蘇聯,這讓它倍感自信,認爲同樣的方法也能對付中國。但事情真有他們想象中那麼容易嗎?美國希望通過經濟手段來施壓中國,各屆總統都採取了類似策略。奧巴馬曾提出要提升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以影響中國在國際商品市場上的表現。特朗普則向中國發起貿易戰,試圖通過關稅措施打擊我們。

隨後,科技戰再次展開,試圖打壓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以遏制國產品牌的發展。同時,西方文化也在悄然滲透。

此時,一些國際觀察者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爲中美之間的較量是美蘇冷戰的升級版本,並預測中國在此次競爭中將會面臨與蘇聯相似的結局。然而,這種推測顯然缺乏全面考慮,但也有一些人看得更加透徹。比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對此持有不同見解。他明確表示,中國在這場對抗中不會像蘇聯一樣走向解體。

他認爲,儘管美國的優勢仍然存在,並在全球軍事上具有影響力,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存在和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性。李顯龍指出,如果美國繼續對我國施加壓力,並以對付蘇聯時的方法應對,那麼兩國關係將會持續惡化。而且,需要強調的是,我國並不會像蘇聯那樣消亡。

顯然,李顯龍並不希望我國與美國之間出現冷戰的局面。美國正在鼓勵一些東南亞國家與中國脫鉤,這不僅會影響該地區的穩定,還可能對新加坡的利益構成威脅。因此,兩大國和諧共處對於他們而言是有利的。此外,李顯龍這番言論也並非沒有道理,因爲我國的發展軌跡本就不同於蘇聯,不太可能重蹈他們相同的覆轍。

美國無法打敗中國。

儘管我國與蘇聯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但二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比如,蘇聯的對外政策具有明顯的擴張特點。當年,蘇聯大力推進工業發展,是爲了迎頭趕上美國並與之抗衡,以便在世界舞臺上佔據一席之地。

美國成立了“北約”,對此蘇聯也建立了一個對抗的軍事同盟——“華約”。此外,蘇聯還擁有自己的衛星國,並且會插手它們的內政。甚至在其他國家上發起武裝攻擊,比如阿富汗。這些都顯示出蘇聯的雄心壯志。

我國的情況則有所不同,我們堅持和平共處的方針,外交政策不具擴張性,也不侵犯他國的任何領土。此外,我國並未加入軍事同盟,一切行動都遵循國際規範。同時,我國領導人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爲全球和平與穩定作出持續貢獻。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傳遞的是和平與繁榮,這一點與美蘇截然不同。

中國強化國防的唯一目的在於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非爲了羞辱弱小國家,這一點全世界都能證明。

其次,經濟政策方面,蘇聯採取了“計劃經濟”的體制。這一政策雖然迅速促進了重工業的發展,使國家實力在短時間內顯著增強,但同時也導致輕工業和農業的滯後,從而影響了民衆的生活水平。蘇聯解體部分原因正是源於經濟問題。

我國的情況則截然不同。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逐漸向“市場經濟”轉型,輕工業和服務業得到了顯著發展。這不僅提升了國民生活水平,也增強了整體經濟實力。2001年,我國加入WTO,從此開始向全球輸出“中國製造”的產品。之後,我國迅速成爲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並擁有最完整的產業供應鏈,沒有任何一個工業國家能夠孤立於中國的產業網絡之外。

這意味着,美國若想以此方式對我國施加壓力,就必須承擔大部分產品生產成本上升的風險。因此,從本質上講,我國與蘇聯存在顯著差異。此外,由於我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我國不可能在此次對抗中消失。

美國企圖以拖延戰術來削弱我國的實力,但這一策略並不奏效。正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所言,我國與蘇聯存在根本差異,因此結局註定也會有所不同。在對華進行了長達6年的貿易戰後,最終堅持不住的卻是美國自身,35萬億美債彷彿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美聯儲別無選擇,只能通過降息來緩解經濟困境。雖然從名義GDP來看,美國高於中國,但如果按照平價購買力計算,中國早已超越美國。同時,中美之間力量此消彼長,美國在與中國交鋒時必然越發感到捉襟見肘。時間站在我們這一邊,如果再繼續下去,恐怕最先承受壓力的將會是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