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爲「亞斯伯格症」正名 臺醫師憂恐被污名化

▲亞斯伯格患者經常對特定事物顯露出強烈興趣,如照片男孩着迷於分子結構。(圖/取自維基百科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精神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Association)2日開會決議將「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簡稱AS)正名爲「分裂性情緒失調症」(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簡稱DMDD)。臺灣將在明年3月開會討論是否更進,精神科醫師擔憂,更名後恐蒙上「污名化」的陰影

美國精神醫學會在維吉尼亞阿靈頓(Arlington)投票通過,將一直以來使用的「亞斯伯格症」更名爲「分裂性情緒失調症」。這是自1994年以來,美國精神病診斷參考做出的最大修改,因此受到國際各界的矚目。

此外,該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之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Mental Disorders),不只是美國醫師診斷精神疾病的重要參考,也被各國醫師奉爲圭臬;預計明年5月出版的第5修訂版手冊裡就見不到「亞斯伯格症」,全面改爲「分裂性情緒失調症」。除了醫學界使用,保險公司也以這份手冊做爲評估醫療給付的參考依據,教育界則是依手冊決定分配特殊教育的資源。據瞭解,臺灣精神醫學會初步的態度是暫不跟進,等明年3月開會討論再做決定。

「亞斯伯格症」以奧地利小兒科醫師亞斯伯格(Hans Asperger)命名,指自閉症障礙。患者除相當固執外,也會有肢體笨拙、語言表達方式異常、重複特定行爲等狀況,通常會有嚴重的社交困難,但相較於其他自閉症障礙病患,他們保有語言和認知發展,此外,還有少數人是「高功能患者」,具有特殊的過人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