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臺灣的高級中國元素 纔是最好的防衛武器

外交觀察家查爾特‧威斯柯特認爲,臺灣不應該去中國化,相反的,中國化纔是臺灣的武器,因爲臺灣強調自己是正統中國文化守護者、傳承者的身分,北京不能再拿「分裂中國」爲理由打壓臺灣;同時,臺灣的中國元手素其實在藍綠之間都有共識,因爲那是幾十年來的傳統教育,反而臺灣意識形態是後來才創造的。(圖/Shutterstock)

臺灣要如何保衛自己?泛綠陣營強調的是「臺灣主體意識」,並且想方設計排除臺灣的中國元素,認爲去中國化才能與對岸切割,也才能對內團結。長期以來,美國對臺事務或多或少也被這種看法影響。但是現在一名長期關心臺灣問題的美國學者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爲臺灣真正的優勢就在「中國元素」,這包括平時書寫的正(繁)體字、更深厚的中國文化傳統,以及帶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纔是真正的臺灣軟實力。

經濟分析師、外交觀察家查爾特‧威斯柯特(Chart Westcott)在《美國保守主義》(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發表投書指出,在臺灣爲期一週的訪問期間,重新評估了美國對臺外交政策的看法。

「我最初的想法是,美國應該優先加強臺灣的防禦能力,包括增加軍售,和在該地區建立反霸聯盟,將其(臺灣)轉變爲『豪豬』(也刺蝟戰略)。雖然我繼續支持這些目標,但實地走訪臺灣後,我發現僅靠軍事支持是對不夠的。保衛臺灣的策略還必須有軟實力的部分,促進臺灣的政治團結、士氣和軍事準備。」

「我剛到臺灣,就清楚地意識到臺灣的社會和政治,比原本想像的更加微妙與複雜,這種複雜性限制了純粹軍事援助的有效性。臺灣兩個主要政黨-民進黨和國民黨之間持續的競爭,導致臺灣政界並不團結,也阻礙了防禦系婌的充分利用。甚至,政治分裂已經導致國民士氣和戰備感的減弱。」

「儘管臺灣的人們普遍同意應該避免戰爭,但是如何避戰,是要強化軍事,還是減少衝突,仍然沒有共識。即使臺灣民意普遍支持增強戰備,但是臺灣的人口老化問題、相對舒適的生活方式,使得增加兵員也不是容易的事。目前改革後的兵役時間爲爲一年,這遠遠不足以讓臺灣年輕人做好基礎步兵的準備,與以色列或韓國相比都完全不如。更糟的是,人們普偏相信臺灣的地理優勢,特別是臺灣海峽可以提供足夠的緩衝來抵禦北京方面的入侵,給許多臺灣人一種錯誤的安全感。」

「此外,在民進黨和美國外交政策機構(某些意見)的鼓勵下,臺灣普遍存在着一種假設:美國將在臺灣遭受入侵時進行武力干預。這種無根據的信心,也削弱了臺灣加強防禦和動員民衆的必要性。」

威斯柯特話鋒一轉,指出臺灣的防禦能力雖然相當重要,但軟實力可能更根本,因爲軟實力涉及臺灣內部團結、軍隊士氣和不同黨派的彼此認同感。

與常見的「強化臺灣主體意識」不同,威斯柯特認爲臺灣的軟實力在中國元素,而且美國應該從旁協助與強化。

他寫道:「這項軟實力策略應聚焦於兩個關鍵主題:強化臺灣對『真正中國』的認同,將臺灣定位爲『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模範。」

「臺灣軟實力庫中,有一項頗爲重要,但未被充分利用的資產,是臺灣具有真正中國身份。臺灣人使用繁體字,這是中國數千年曆史的常態。相較之下,中國共產黨(CCP)領導下的中國大陸,採用的簡體字來提高民衆的識字率。雖然成功提高了大陸民衆的識字程度,但它改變了書寫語言的深度和意義。例如,繁體字的『愛』包含『心』符號,而簡體字裡卻沒有,這經常被譏笑爲『愛無心』。」

「這種語言上的差異,使臺灣相對於大陸更具有中國文化優勢,特別是在保護中國豐富的文學和文化遺產方面。比如,臺北市著名的國立故宮博物院,裡面藏有許多中國最珍貴的藝術品和文物,進一步加強了臺灣與真正的中國身份的聯繫。」

外交觀察家威斯柯特認爲,臺灣使用傳統的正(繁)體字,是臺灣更有文化底蘊的一個面象。(圖/微博)

「美國可以利用這些事實,來強調臺灣是真正中國遺產守護者的地位。透過提升臺灣的文化合法性,我們可以打擊中國大陸自己宣稱的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地位。這種做法雖然也會激怒北京,但是卻避免了臺灣民族主義煽動到獨立的地步,同時,仍然鞏固臺灣作爲中華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又能使北京無話可說。」

「除了歷史合法性之外,臺灣也代表了中國發展路線的另一種選擇。雖然自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大陸也有物質繁榮,但臺灣的繁榮更早,而且臺灣還證明了民主、言論自由可以與經濟成長共存。」

「將臺灣定位爲『現代中國成功的典範』,是美國對於北京堅持的一黨專政路線提出強而有力的反駁。並且透過強調臺灣的技術進步、民主治理和強大的公民社會,美國可以將臺灣推廣爲華人世界的典範。」

威斯柯特認爲,臺灣形象其實已經走偏了。「臺灣的外事部門稱爲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TECRO),他們努力宣傳其文化和身份,但事實證明,他們傳遞的訊息,出現戰略錯誤。」

「TECRO經常宣揚『臺灣特色』,強調臺灣與中國傳統不同。這明顯是國內政治利益,特別是民進黨的政治利益,但這個做法最終卻會損害臺灣最強大的文化資產:更好的現代中國身份。去中國化導致臺灣不再關注中華文化傳承,這就錯失了將臺灣展現爲中華遺產真正守護者的關鍵角色,然而,這個角色可以在不必要地激怒北京情況下,還能加強臺灣的全球地位。」

「臺灣的文化外交不應該專注於創造獨特的『臺灣性』,而是應該加倍強調『真實的中國』,臺灣是中國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守護地,同時已經與現代民主模式達成了相當好的融合,這是中國發展的未來。這將使臺灣能夠挑戰PRC的中華文明和文化的代表權,同時仍保持歷史連續性的身份。」

威斯柯特認爲,美國應該幫助臺灣經營自己的「中國文化守護者」的形象。他寫道「因此,美國必須介入,幫助放大臺灣的角色,臺北經文處沒有足夠的資源、影響力與適當的策略,他們無法有效對抗北京的孔子學院或其他文化活動。所以,西方應該參與並加強臺灣的文化實力,糾正臺北經文處目前偏差的戰略方針。臺灣目前的文化戰略,削弱了能夠團結臺灣人民並增強其全球地位的核心遺產。」

威斯柯特還建議,爲了加強上述策略,美國政策制定者應考慮以下措施:

公共資訊:除了總統的聲明外,美國領導層還應在演講和國際論壇上強調,臺灣體現了真正的、現代的中國身份。這會激怒北京,但不會引發新的軍事侵略挑釁。

文化機構:美國可以支持或幫助彎建立類似孔子學院的替代機構,宣傳臺灣文化和歷史作爲中華遺產的真正繼承者。臺北經文處是已經奠定了一些基礎,但美國的投資和合作,可以擴大這些努力的範圍。

青年參與:美國的軟實力努力應聚焦於臺灣青年,培養他們對自己傳統的自豪感,以及他們作爲中國民主捍衛者的角色。舉措可能包括交流計劃、領導力培訓和強調臺灣民主成功的媒體宣傳活動。

美國應繼續致力於加強臺灣的軍事防禦和建立「反霸聯盟」。然而,培養島上長期韌性的關鍵,還是在於軟實力。臺灣現有的軟實力措施本身不足以對抗中共的廣泛影響力。透過與臺灣合作,宣傳其真正的中華文化及其作爲真正的現代中國社會的地位。美國應可以增強臺灣內部政治團結,鼓舞士氣,並最終提高臺灣的軍事準備。這種軟實力將創造一個有凝聚力的國家認同,促成團結,同時避免直接挑釁中共。

透過這些努力,美國不僅可以支持臺灣捍衛其主權,還可以支持臺灣真正的歷史責任:21世紀的中國應該怎麼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