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大陸駐外使節爲何成爲戰狼大使?

美國之音稱陸駐使成爲戰狼大使因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圖爲大陸駐法大使盧沙野去年1月17日還在駐加拿大大使任上受訪。(中新社

美國之音8日報導,從巴黎坎培拉,從亞洲非洲,大陸一些駐外使節,從駐法大使盧沙野、駐瑞典大使桂從友、駐澳洲大使成競業等等,以「好鬥」甚至「出格語言,爲北京政策立場辯護,在新冠病毒疫情問題上更鋒芒畢露。他們這些言行在不少國家掀起外交風暴。昔日一向低調行事的大陸駐外使節,現在不顧外交風範,變身「戰狼」,背後有其深層文化社會原因

美國之音稱,一名長期駐外並與大陸外交官有很多接觸的大陸資深記者,在被問到如何看待大陸這些大使的表現時,言簡意賅回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儘管大陸大使的「戰狼」外交備受非議並引起國際反彈,然而,鑑於大陸國內政治環境,觀察人士認爲,戰狼式的呼嚎只會更加猛烈。

美國之音報導,出生於大陸並參與了陸美建交秘密談判的美國前駐陸大使芮效儉認爲,這些大使的行爲與他們的專業背景無關。他說:「一般來說,中國駐外大使都是相當稱職的。幾乎所有的中國大使都是職業外交官,而不像美國,可能多達40%的大使是政治任命。」

美國之音稱,在美國駐新加坡和北京大使館工作過、並擔任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的包道格認爲,雖說並不是每位大陸駐外大使都十分稱職,因爲北京在選拔外交官時,偏重他們的外語能力,但是作爲外交官,他們很清楚,這些行爲顯然與他們想要在駐在國達到的目的相左。這些外交官選擇這種「不外交」的策略另有政治原因。與他們在國內受到的壓力有關。大陸外交部長期以來被國內民族主義者罵爲軟骨頭,習近平政府這些使節想要顯得自己硬起來了。

美國之音報導,擔任過美國駐新加坡、大陸和印尼大使的美國資深外交官芮效儉表示,對於大使來說,最重要的是獲得本國政府及駐在國政府的信任。正常情況下,獲得駐在國政府信任更困難,但這些大陸大使之所以惹起風波,是因他們在新冠疫情的問題上,竭力爲大陸當局反擊,這種赤膊上陣是爲了獲得北京垂青。

芮效儉說,大陸外交官這種做給大陸國內看的事情以前也發生過。他說:「例如,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大使不得不做出一些怪異的事情,以反映他們預計可能會從北京那裡得到的指示。」他不認爲北京會明令指示這些駐外大使發表那些具體的激進言論,但是他們自己認爲,北京指望他們這樣做。

現任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傑出研究員的包道格也認爲,大陸外交官目前的這種表現與國內政治有關,讓他想起文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