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的心魔
圖╱美聯社
美國商品貿易逆差
貿易赤字是歷任美國總統的心魔。過去貿易赤字擴大,最多就把德、日等國找來開個會,叫他們匯率升個值就罷了,再不然就用301震懾一下,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了。
但這次不一樣,川普就連和自己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加拿大、墨西哥也不放過,加徵關稅25%,何以如此?美國普查局給了答案,日前該局公佈美國貿易赤字已於去年升至1.2兆美元的空前紀錄,比前一年劇增14%,自由貿易已讓美國製造業日薄西山,如今情況更加嚴重,心魔於此轉烈。
美貿易赤字空前新高
我們得小心一點,去年美國的貿易赤字,我們也有不小的貢獻,依我國海關統計,臺灣去年對美順差高達649億美元,十年來成長10倍之多,在我們這邊所享有的順差,在美國那邊就叫逆差,就會推升美國的貿易赤字,當府院爲輸美大幅成長歡呼時,我們正以我們的順差爲柴火,燃燒美國的憤怒,雖然這憤怒是不必要的,但沒辦法,這是美國總統的心魔。
歷來對美享有鉅額順差者,沒有一個能平安度日的,1970年代的歐洲,1980年代的日本,2000年以來的大陸,都疲於應付美國的制裁,這些歷史斑斑可考,鑑往知來,隨着美國貿易赤字於去年激增,未來的世界,恐難太平。
據美國海關統計,去年美國對臺逆差升至739億美元,臺灣已成爲美國第六大逆差來源,日、韓排名還在我們之後,遙想九年前我們不過名列14,如今已名列前茅,如此一來,被川普點名是遲早的事,對美順差擴大雖有助於GDP,但也爲臺灣帶來不可測的風險。
依我國海關統計,去年我們對美順差不是649億美元嗎?何以美國海關統計出來的數字竟高達739億美元?長期以來不少人對此感到困惑,這是因爲我國是出口方,海關採離岸價格(fob)估算,美國是進口方,採到岸價格(CIF)統計,加以轉運、轉口致原產地認定差異所致。事實上,不論採哪一個海關的數字,我對美順差急升的趨勢是一致的,這就是臺灣今天最大的隱憂。
對美順差劇增 福禍相伴
有人以爲我們不是美國的競爭者,在川普這一波貿易戰中可以逃過一劫,然而,何謂競爭者?實在很難說,舉個例子,反傾銷調查往往獲一國上游業者支持,而遭下游業者反對,原因就在於對上游而言,外來產品是競爭者,對下游業者來說,外來產品恰恰是合作者,此外,隨着產業變遷,今日合作,明日競爭,誰說得準?臺灣想自外於這場關稅戰爭,未免過於天真。
美國的思維很簡單,對美享有鉅額貿易順差者,就是不公平貿易,美國製造業的沒落,就業機會的消失,都是貿易逆差造成的,1971年美國與德、法多國簽署《史密鬆寧協議》,1985年與日、歐簽署《廣場協議》,晚近十年大陸屢遭301調查,皆是對美享有過多順差所致,順着美國總統的思維,如今臺灣已成爲美國第六大逆差來源,想高掛免戰牌,只怕是門兒都沒有。
小檔案■美國於1971年首度出現商品貿易逆差(赤字),透過史密鬆寧協議要求英、法等國匯率升值,惟逆差未減,1980年達255億美元,雖持續迫使他國匯率升值,並循301要求各國開放市場,買美國貨,惟逆差續升,1990年升至1,110億美元,2000年4,467億美元,2024年達1.2兆美元。
小檔案■貿易可分爲商品貿易、服務貿易,美國服務貿易向來享有鉅額順差,因此多數時候所說的貿易逆差是指商品貿易這部分,美國於2021年商品貿易逆差(赤字)首度逾1兆美元,連續四年破兆,2024年升至1.2兆美元,如果加上近3千億美元的服務貿易順差,則去年貿易赤字爲9,18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