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喝咖啡就頭痛?醫師教你怎麼減咖啡

臺南市醫院醫科許維芸醫師。(李宜傑攝)

臺南市一名26歲的林小姐,早上總是需要一杯咖啡提神,有時爲了精神集中,會再追加1至2杯。持續5年後,她發現偶爾不喝咖啡時會頭痛,但只要喝上一杯咖啡,症狀就會改善。臺南市立醫院家醫科許維芸醫師建議,可逐步減量,或停喝2至9天;若擔心精神不濟影響工作,可選在假日停喝,經1至2個月後,身體會逐漸適應,而若有頭痛症狀也可先服用藥物控制。

許維芸醫師表示,長期攝取咖啡會有成癮症狀,只要1至2天未攝取,就會產生戒斷症狀,如頭痛、疲勞、警覺下降、憂鬱等。許維芸醫師建議,患者可逐步減半每日咖啡量,再改用低咖啡因的咖啡或茶替代,並養成不熬夜的生活習慣。經過1至2個月,林小姐早上沒有咖啡,一樣可以精神奕奕地上班,偶爾一杯咖啡調劑身心、也不怕上癮。

許維芸醫師指出,咖啡其實對人體也有好處,除了醒腦調整時差,還能加強運動員的表現。長期適量飲用,更可以降低第二型糖尿病腎結石痛風肝硬化帕金森氏症疾病發生率。但咖啡過量,可能導致失眠、焦慮、血壓上升、心律不整,更大劑量甚至可能致死。

許維芸醫師建議,一般人每日應攝取低於400毫克的咖啡因,也不要在短時間內,攝取超過200毫克咖啡因。而孕婦每日不應攝取超過200毫克咖啡因,小於12歲的兒童也不要攝取咖啡因,青少年則每日不應攝取超過100毫克咖啡因。醫師也提醒,像是紅茶綠茶、可樂、能量飲、巧克力、某些止痛藥,也都含有咖啡因。

許維芸醫師說,本身有廣泛性焦慮症、胃食道逆流症狀者,就不建議過量攝取,以免病情加重。另外,睡前6至8小時,最好不要再喝咖啡或含咖啡因飲品,避免影響睡眠。而某些降血壓抗凝血、心律不整、神經科藥物,會與咖啡因發生交互作用,建議諮詢醫師再飲用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