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豬易有「病變肉瘤」儘量少吃?農委會說話了
網傳「懂得人會盡量少吃梅花肉」,農委會澄清,只要發現肉品不合格,就會立即淘汰。(示意圖/中時資料照)
許多人都喜歡去傳統市場買豬肉,有一名在豬肉攤工作過的網友20日發文表示,「豬梅花」是豬隻施打疫苗的部位,「通常是業內人士才知道」,呼籲大家儘量少吃。對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22)日澄清,若發現不合格的肉品,皆會直接判定廢棄,不會流入市場,強調國產豬檢驗嚴格,消費者大可放心。
日前有自稱曾在豬肉攤工作過的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發文指出,「懂得人會盡量少吃梅花肉」,因該部位是豬隻打針首選,有些豬打針後會產生肉瘤,可能是綠色、淺綠、偏黃的色澤,有些已幹掉變粉狀,也可能是膏狀或水狀。該網友還說,約6、7成的豬隻會有此情況,「真正健康又漂亮的豬比較少」。
對此,農委會說明,豬隻跟人一樣,生長過程中也需要完整的防疫措施,如在頸肩部注射疫苗,僅少數豬隻的梅花肉會出現如肉瘤的現象,肉販普遍會將其切除,「只要清除乾淨,不會影響肉質衛生」。
農委會強調,國產毛豬在屠宰過程中,都會有屠檢獸醫師詳細檢查,長年下來已建立非常完整的肉品檢查與淘汰機制,只要發現肉品未達標準,就會立即淘汰,不可能任其流入市場。
而臺灣冷凍肉品工業同業公會也指出,豬隻的疫苗注射是正常防疫措施,以行之有年,「不影響肉品品質及安全」,偶爾因注射造成腫脹,皆屬於正常現象,肉商販售時也會仔細清除,呼籲消費者安心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