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教授奪2021諾貝爾經濟學獎 特殊教學方法曝光

〈Master Joshway〉是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hua Angrist的教學園地。資料來源/YT

11日公佈的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在經濟學界有一項特殊教學方法,把自己出版著作轉製作爲動畫上傳YOUTUBE,在動畫中化身功夫大師解釋入門計量經濟學,加快學生領悟事件因果關係及其統計方法等工具。

安格里斯特和此次同時獲獎的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伊本斯(Guido W. Imbens)是研究夥伴,另一位得獎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教授卡德(David Card)則是在1990年代開始使用自然實驗分析最低工資、移民和教育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爲計量個體方法論帶來新的分析和更多的見解,諾貝爾委員會說,所以卡德個人可以拿到二分之一的獎金。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3位得主徹底改變了社會科學的實證研究,並大幅提升學術界能力,讓經濟學研究能用於解決對普衆大衆都很重要的問題。諾貝爾獎是全球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諾貝爾經濟學獎和科學類獎項相較,更像是終身成就獎,一方面彰顯經濟學者傑出研究對學術界的貢獻,獲獎學者本身的全球影響力也同步樹立,此次獲獎學者則進一步讓學術研究方法落地到凡間,誠屬難得。

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明仁指出,2019、2021年兩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研究都是應用個體,是經濟學過去30年來在因果推論與政策效果評估的全面勝利,臺灣經濟學界從臺大資深教授劉錦添就帶頭採用此研究方法,帶動許多後進學者跟進,也擴大應用到健康、長照、犯罪等領域,臺灣經濟學會纔剛向劉錦添教授邀稿,主題就是個體實證中因果關係。林明仁和陳冠銘、項振緯採用此研究法,進行的「長照需求對女性勞動力供給之影響」,整合臺灣的財稅、勞保等政府資料,剛宣佈獲得「2021年APEC健康女性、健康經濟體研究獎」。

中研院經濟所長陳恭平也指出,今年得獎學者的研究方法能在掌握個體資料就可以算出,其研究方法中的「雙重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可以展現「無限的威力」,在一張圖表內清楚看出事件或政策前後的差異。臺灣經濟學界經常使用此項研究方法,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簡錦漢、楊子霆、蔡文禎等人,循此以臺灣的資料發表過很好、國際級的論文,如近期該所有一篇COVID對交通的影響,運用COVID事件的前後情況評估分析。

林明仁也說,目前任教於日本東京大學的中研院經濟所前研究員陳香如,是安格里斯特教授成名作越戰徵兵樂透後續論文的共同作者,安格里斯特因此與臺灣經濟學界熟識、併到訪過臺灣,在臺大、中研院演講之餘,還到太魯閣旅遊。林明仁在2012~2013年在MIT擔任訪問學者,和安格里斯特互動很多,形容他很活潑、運動型的學者,因此當知道他用動畫在教計量經濟學,連自己都非常喜歡。

〈Master Joshway〉是安格里斯特在動畫中的主角名,他在動畫中以大師角色點醒年輕學子,如何能勘透METRICS,即應用計量經濟學使用資料的統計方法,還有系列相關的線上課程,都用輕鬆的議題吸引學生加入學習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