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賣完的夏裝,都去哪兒了?

本文系本站沸點工作室《硬核看板》欄目(公衆號:yinghekb)出品。

雙十一大促,秋冬裝賣得熱火朝天,然而夏天才剛過去沒多久,那些沒賣完的夏裝去哪兒了?

沒賣完的夏裝,都去哪兒了?(來源:硬核看板)

其實不只有夏裝,各品牌存貨的數量遠超出我們想象。耐克的存貨規模在去年一度高達96.62億美元,而耐克大中華區2022財年的營收只有75.47億美元。

國內各大品牌的存貨同樣堪稱龐大,曾有業內人士提到:“即使全中國的服裝工廠都停工,庫存也足以支撐國人穿3年。”

爲了消化庫存,服裝一般會流向折扣零售市場和低線城市。

目前國內折扣零售市場主要有4種模式,分別爲奧特萊斯、品牌折扣店、特賣店商、庫存分銷。

其中,奧特萊斯最廣爲人知。目前國內開業的奧特萊斯已經超過200座,去年銷售總額超2100億元。

品牌的工廠折扣店也是清庫存的重要渠道。安踏、李寧、耐克、阿迪達斯等都加大了工廠店“消化”庫存產品的力度。

庫存分銷也是清庫存模式之一。品牌方、經銷商或工廠,將庫存低價打包轉售給中間商,分發給小B店鋪的老闆。其中存在“三標齊全”和“剪標”兩種貨品,剪標是爲了保障品牌本身的價值。

特賣電商中最廣爲人知的是唯品會,但最近有更多電商平臺開始嘗試清庫存的生意,因爲這可以幫助他們建立價格優勢、引流、吸引商家入駐。

京東上線了大牌奧萊頻道,包含了幾十家海內外品牌的折扣產品。

淘寶發起了產業帶扶持計劃,通過銷售、直播、流量、培訓和上門服務,幫中小企業清庫存。

目前,直播已經是清庫存的重要手段。抖音、快手直播間也有很多庫存產品。

在小紅書搜索“清倉”,更是顯示有90多萬件商品。

然而這些措施只能算是亡羊補牢,背後造成的浪費仍然難以估計……

搜索關注硬核看板微信公衆號(ID:yinghekb),讓硬核的知識先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