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臺大選牽動美對陸晶片禁令

美國財經媒體《巴隆週刊》於23日刊登CJPA全球諮詢公司創辦人康國良(Earl Carr)的〈臺灣大選可能推動新一輪經濟脫鉤〉分析文章指出,臺灣對半導體的重要性,讓西方投資者關注此次大選結果帶來的風險。圖爲國民黨23日在凱道舉行「臺灣平安,人民侯康」造勢晚會。(姚志平攝)

美國財經媒體《巴隆週刊》(Barron’s)於23日刊登CJPA全球諮詢公司(CJPA Global Advisors)創辦人康國良(Earl Carr)的〈臺灣大選可能推動新一輪經濟脫鉤〉分析文章指出,臺灣對半導體的重要性,讓西方投資者關注此次大選結果帶來的風險。康國良認爲,民進黨獲勝可能會導致兩岸經濟進一步脫鉤,國民黨或民衆黨的勝選則可能會危及美國的晶片禁令。

康國良稱,臺灣面積與瑞士相當,擁有2400萬人口,卻生產全球60%以上的半導體,及全球90%以上最先進的半導體,這讓西方投資者關注此次大選結果帶來的風險;投資者對於臺灣大選的問題是:投票結果將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兩岸關係的政治或經濟?持續執政的民進黨獲勝可能會導致中國大陸和臺灣之間的經濟進一步脫鉤。而國民黨或民衆黨的勝選可能會危及美國的(對中)晶片禁令,因爲臺灣將致力於與大陸進行更多接觸。

康國良指出,這次大選正值美中關係因臺灣問題而高度緊張。美國總統拜登今年7月才宣佈提供臺灣3.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且根據《臺灣增強韌性法案》,讓美國政府能在2023年至2027年間每年向臺灣提供最多20億美元的軍事補助援助。美國中央情報局今年初也曾表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希望解放軍2027年前作好侵臺準備。

康國良表示,美國、臺灣和中國大陸之間利潤豐厚的半導體貿易一直是投資者主要關注點,臺灣海峽的衝突將對整個半導體生態系統產生連鎖反應,並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美國情報機構估計,如果發生戰爭,沒有臺灣生產晶片意味前幾年的全球經濟損失,每年將高達1兆美元。儘管美國和商界一直在尋求將臺灣半導體生產多元化,如讓臺積電在美國設廠,但這些努力在最好的情況下,也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降低半導體供應中斷的風險。

前高盛財務風險管理長柏德瑞(Craig Broderick)表示,選舉結果若加劇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緊張關係,這將對美國跨國公司構成挑戰,它們需要評估其供應鏈和當地投資等問題。

報導稱,臺灣戰爭雖不是迫在眉睫,也不是不可避免,但如果地緣政治風險適度上升,在臺的美國企業和美國投資者將需要做出艱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