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地震「場址效應」是啥?布丁演給你看!

▲在鬆軟的地基房子,就像在布丁動土一樣。(圖/翻攝自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粉絲專頁

網搜小組臺北報導

本月初高雄美濃規模6.4的強震,使得工程結構瑕疵臺南維冠大樓倒榻,帶來重大死傷,有專家認爲臺南、嘉義一帶普遍有5級震度,甚至離海邊較近的舊臺南市佳里一帶,所感受到更大逼近6級的震度與「場址效應有關,而複雜的地理知識竟然用布丁就能解釋!

921地震教育園區表示,「場址效應」中的「場址」兩字,英語是Site,其實就是「場所」、「位址」的意思。地震的「場址效應」,就是「場址土層軟硬不同造成地震波動改變的現象」。

由於臺江內海淤積而來的沿海地區,地表土層原本就「軟趴趴」,因此當地震傳來時,軟土比起硬土層更容易「被甩來甩去」,震動幅度加劇,搖晃得也更久。

另外,因爲軟土層來回擺盪頻率變慢,容易與較高的樓房產生「共振效應」,所以只要房子的結構沒有做好,就很容易倒塌。園區表示,「不是不能在這種地方蓋房子,而是蓋屋時有沒有事先作好地質調查,在結構和地基上特別加強注意。」

美濃地震「場址效應」是什麼? 布丁演給你看0206高雄美濃地震,臺南嘉義普遍有五級震度,如果你住在離海邊較近的舊臺南市至佳里一帶,可能感受到更大(逼近六級)、更久的晃動,專家認爲這應和「場址效應」脫不了關係。「場址效應」中的「場址」兩字,英語是Site,其實就是“場所”、“位址”的意思。地震的「場址效應」,簡單的說,就是場址土層軟硬不同造成地震波動改變的現象。由臺江內海淤積而來的臺南沿海一帶,地表土層原本就 "軟趴趴" 的。當地震傳來時,這種軟土比起硬土層更容易被甩來甩去,震動幅度加劇,搖晃得也更久。不僅如此,軟土層來回擺盪頻率變慢,容易與較高的樓房產生「共振效應」。所以,不是不能在這種地方蓋房子,而是蓋屋時有沒有事先作好地質調查,在結構和地基上特別加強注意。如果你還看不懂,就讓布丁演給你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