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糖尿病、高血壓 輕忽1事害她腎壞了 醫:很多人不在意

一名女子日前因右腎隱隱作痛而就醫,抽血檢查才發現,腎絲球功能只剩40分,經X光檢查才知,其右腎長了一顆近8公分的腎結石,原因來自於女子長期泌尿道感染引發的結石現象。(示意圖/Shutterstock )

一名65歲女子日前因右腎隱隱作痛而就醫,抽血檢查發現白血球數值過高,且有蛋白尿現象,腎絲球功能只剩40分,亦即已達第3期腎衰竭,但女子並無糖尿病等其他容易引發腎衰竭的慢性病,經X光檢查才知,其右腎長了一顆近8公分的腎結石,而結石的原因來自於女子長期泌尿道感染引發的結石現象。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健康好生活》表示,上述女子就診時表示,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容易引發腎衰竭的慢性病,但近來右腎會隱隱作痛、「怪怪」的感覺,因此她先去附近診所抽血檢查。洪永祥表示,抽血數值顯示,女子的腎功能只剩40分,已是嚴重腎衰竭,但女子卻無一般會引起腎衰竭的慢性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

他表示,經X光檢查發現,女子嚴重腎衰竭的原因是她右腎的腎盂,也就是腎臟的入口處,長了一顆8分鐘的腎結石,由於腎盂本身空間大,所以如此大的腎結石即使存在,也未造成女子出現一般腎結石會出現的劇痛感,也因此使得此顆腎結石越長越大,也嚴重損壞腎臟功能而不自覺。

他說明,腎結石主要分成5類,包括草酸鈣、磷酸鈣、尿酸鈣、磷酸胺鎂、胱胺酸結石。前三種最常見,主要是人體攝取過多的草酸、磷元素、高普林食物。

磷酸胺鎂則是因爲細菌感染引起的結石現象,又名「鹿角形結石」,因狀似鹿角而得名。該女子坦言,自年輕起就常發生泌尿道感染,因爲次數頻繁,都只是吃抗生素緩解,卻未料長期細菌感染導致磷酸胺鎂結石越長越大。

洪永祥表示,該女子因爲此次腎結石高達8公分,雖然泌尿科醫師採取「經皮取石術」,不須切除腎臟即可取出腎結石,但女子的右腎也幾乎失去功能,未來只能小心保護左腎功能,否則將完全無腎可用,「泌尿道感染不是隻靠吃藥緩解而已,應該正視其原因、改變生活習慣,避免長期累積形成巨大腎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