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推《臺灣保證法》 陸涉臺學者:操弄兩岸「鬥而不破」

美國聯邦衆議院當地時間7日,通過《2019年臺灣保證法》與「重新確認美國對臺及對執行臺灣關係法承諾」議案。(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陳政錄北京報導

中美關係敏感之際,美國聯邦衆議院通過《2019年臺灣保證法》及涉臺決議案,引發「美國是否又打臺灣牌」的討論,對此北京涉臺學者坦言,美國爲確保自身利益、拉擡對中談判籌碼,透過各種手段兩岸關係「鬥而不破」。在此之下,更加僵化、複雜的兩岸關係,恰恰是臺灣選擇向美靠攏時,必須付出的代價

按美衆院通過的《2019年臺灣保證法》與「重新確認美國對臺及對執行臺灣關係法承諾」決議案內容,將美國要求對臺軍售常態化、重啓美臺貿易協定會談。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圖/記者陳政錄攝)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8日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訪時指出,從美方近期包括軍艦穿越臺海軍機南海巡航,以及衆議院通過涉臺議案,彰顯美方這段時間內,對臺灣議題關注度高於以往。

在此之下,李振廣分析美方可能有兩方面考慮,首先是適逢中美貿易磋商關鍵期,藉由拿手的「臺灣牌」佔更多便宜;另一方面,也與美國對兩岸關係的判斷有關,譬如認爲陸方推動統一力度逐漸加大,因此美國希望以此向臺灣提供相當程度的保護。

李振廣直言,美方的舉動實際上就是要讓兩岸「鬥而不破」,維持適度的緊張,否則不論是兩岸關係太好,或是臺獨高漲讓兩岸走向破局攤牌這兩種結果,「美國都沒有辦法打臺灣牌,不符合他的利益」。

舉例,雖美方通過臺灣保證法,包括去年的臺灣旅行法,但在執行力度上仍有待觀察,同時自2000年陳水扁上任以來,美方對臺獨情況一直相當警惕。

李振廣補充,美中角力下對臺海造成的壓力,最後只會回到臺灣的身上,這也是蔡英文政府選擇向美靠攏時,「必須付出的代價」。

李振廣也提到,臺灣大選鄰近,兩岸關係確實容易出現雜音,但從高雄市韓國瑜、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前國民黨副主席王金平近期訪陸,均在認同「九二共識框架下就經貿文化領域交流,顯示兩岸仍應開大門、走大路,尤其是「一國兩制臺灣方案」討論正在起步階段,更需要雙方加強了解,以及臺灣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