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戰略專家示警:現有國防供應鏈無法應對臺海衝突

烏克蘭戰爭的經驗讓美國瞭解到目前的國防供應鏈根本無法應對臺海衝突。(圖/Shutterstock)

美國智庫專家再次向美國國會議員提出警告,美國國防工業基礎面臨供應鏈短缺和生產進度落後等問題,這會嚴重影響美國應對臺灣海峽爆發潛在衝突的能力。加上中共軍事工業發展快速,可能使得大陸武統臺灣時間表提前發動。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會衆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參與了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舉辦的一場活動,針對美國國防工業基礎現況進行模擬推演。與會專家們 設定的時間背景是2026年,中國已準備好對臺灣發動軍事入侵。這個時間點較一般討論的中國可能在2027年入侵臺灣的「大衛森窗口」(Davidson Window)早了一年。

CSIS專家麥特.坎西恩(Matt Cancian)在會上建議,美國必須向臺灣提供運輸機、發射器和雷達,以及大量的魚叉導彈等反艦彈藥來提升其自我防衛能力。相較之下,提供F-16戰機顯得並不那麼重要,「因爲中國有非常多的近程彈道導彈,這些導彈會讓臺灣空軍變得毫無意義,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都會在地面上被摧毀。」

報導說,CSIS的國際安全項目專家還模擬中國將對臺灣發動軍事入侵的情境,另一位專家馬克·坎西恩(Mark Cancian)表示,中國如果選擇從南部上岸,他們會以佔領一個港口或機場作爲目標,讓美國與日本無法再爲臺灣部隊提供支援。

聯邦衆議員惠特曼(Rob Wittman)也質疑,這些推演假設都是使用先進平臺,這些平臺的生產需要數十億美元與數年的時間,現在美國並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與時間來生產這些武器。如果2027年是臺海衝突的窗口,美國不可能在這段時間內發展出接近中國工業能力的工業能力。

前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現爲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國家安全和國防政策研究員的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近日在媒體上呼籲,新政府一上臺後必須重建美國國防工業基礎。在美中兩國在技術領域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國會議員們紛紛關注美國國防工業是否足以應對各種挑戰,並呼籲五角大樓大力投資國防工業基礎。

在面臨俄烏戰爭、以哈戰爭和潛在臺海衝突等多線作戰的歷史挑戰之際,五角大樓今年一月發佈有史以來首份《國防工業戰略》,呼籲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國防工業生態系統,增加武器生產的規模和速度,擴大關鍵庫存,並且與盟友和夥伴加強國防生產合作。負責工業基礎政策的助理國防部長泰勒-凱爾(Laura Taylor-Kale)在記者會上表示,制訂這份戰略的動力來自對於美國國家安全威脅增加的擔憂,特別是中國和俄羅斯構成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