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針對中國的《生物安全法案》擱淺,美媒:大選前可能無法做出決定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任重 環球時報記者 楊沙沙】新加坡《聯合早報》12日報道稱,美國一項禁止中國生物技術公司在美國開展業務的法案《生物安全法案》被排除在《2025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修正案之外,這本是該法案生效的關鍵一步。報道援引市場的解讀稱,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立法已經落空。

上月,美國衆議院監督與問責委員會曾針對最新修訂的《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召開聽證會,並以高票通過。金斯瑞生物科技公司成爲美國加強遏制中國生物醫藥行業措施的最新受害者。然而,在隨後的立法流程中,該法案卻未能如期納入NDAA。

《生物安全法案》由時任美國國會衆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衆議員加拉格爾向監督與問責委員會於1月25日提交。該草案聲稱意在保護美國人的個人健康和基因信息,沿用了 2010 年代末針對中國電信公司的相同策略,一旦通過,該法案將以國家安全爲由限制美國生命科學公司與“與中國政府或其他指定外國政府有關係”的生物技術公司簽訂合同的能力。雖然這些中國公司均否認它們對美國構成任何安全威脅。

具體來說,該法案中點名了5家中國公司,分別是中國合同研究組織(CRO)巨頭藥明康德、其姊妹公司藥明生物、華大基因集團、華大基因關聯公司華大智造以及華大基因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

據路透社報道,該法案引起了投資者的深切關注,在法案出臺的消息首次傳到中國市場時曾導致相關公司的股票遭到拋售,股價下跌。

代表生物技術公司的美國生物技術創新組織(BIO)的一項調查顯示,在124名受訪者中,79%的人至少與一家位於中國或由中國擁有的製造商簽訂了一項合同或產品協議。該貿易組織告訴路透社,除非“全面、周到地與位於中國或由中國擁有的生物製造業脫鉤”,否則數百萬美國患者將受到傷害。據媒體報道,2023年,藥明康德、藥明生物來自美國客戶的收入分別佔公司總收入的65%和47.40%。

彭博社援引資本市場研究機構Smartkarma分析師克里斯的分析稱,《生物安全法案》的立法進程中存在一些“障礙”,由於日程緊張,可能無法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做出決定。市場分析人員分析稱,據美國會相關議事規則和會期推測,錯過這次“便車”,今年走完流程獲得簽署生效的可能性被大幅降低。《聯合早報》援引市場普遍解讀認爲,該法案的立法工作已經“技術性流產”。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肖恩等也在一份報告中稱,這對中國的合同研究機構至少暫時來說是一個好兆頭。

藥明康德12日也迴應稱,將《生物安全法案》加入NDAA的修正案未能獲得衆議院規則委員會的批准,因此不會進入衆議院NDAA的立法議程,其後續立法路徑仍有待明確。6月12日收盤時,藥明系、華大系多家公司股價上漲。

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稱,法案到目前爲止尚不成氣候,但是並不代表它將來不會成,法案最終能否成爲法律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不過何偉文稱,美國未來是否會進行相關制裁取決於中美關係的大環境。在此環境下,美國很多議員爲了獲取更多的選票,針對該事項提出的法案並不一定出於專業、客觀事實或者所謂的“國防安全”,更多的是出於“政治正確”,對於中國的反對越激烈、聲勢越浩大越有利於獲得選票。據悉,美國衆議院每年涉及中國的法案衆多,但只有少數能最終落地。

《紐約時報》稱,美國國會對相關企業的關注讓美國製藥行業感到不安,該行業已經面臨20年來最嚴重的藥品短缺問題。生物技術行業的一些高管已表示反對這項議案,他們稱,突然脫鉤可能會導致藥物的研發出現數年延遲。總部位於西雅圖的Sound Pharmaceuticals的首席執行官基爾博士說,該公司已與中企合作數年,更換承包商可能會將生產推遲兩年。“我不希望看到我們如此反對中國,以至於不能正確地思考,”基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