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建交 造就全球合作時代

因美國與中共建交,大陸正式告別武統臺灣爲主的路線,這非單純兩國建交,更是代表西方爲主的經貿體系納入中國,也開啓全球化的合作時代。(中新社)

美前總統卡特百歲過世,對經歷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那一代臺灣人而言,他是背信忘義的代表。如果鳥瞰國際局勢,正因美國與中共建交,大陸正式告別武統臺灣爲主的路線,這非單純兩國建交,更是代表西方爲主的經貿體系納入中國,也開啓全球化的合作時代。

1978年12月16日美國總統卡特宣佈,1979年1月1日將與中共正式建交,美原定3個月前通知臺灣,但因擔心國會反彈,最終僅給臺灣8小時應變;美駐華大使安克志16日凌晨2時告知蔣經國,美完全接受中共三條件:斷交、廢約、撤軍。8小時後,卡特發表兩國建交演說。對臺灣中年以上的人來說,卡特如同罵人的負面用語。

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光是聯蘇制中,更是一舉改變全球政經版圖,北京不用再兩面受敵,有美國共同制蘇,讓鄧小平於中共11屆三中全會後確立的改革開放,更有底氣推動。「美帝」不再是敵人,自臺灣撤軍,北京不用擔心美國支持臺獨,正是1979年1月1日和美國建交當天,中共結束對金門的砲擊,長達廿一年,堪稱全球最長的八二三砲戰,就此結束。

同一天大陸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告拋棄對臺只有武統的路線,以和統取代,內文也提到「最近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簽訂,和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實現」,所以,有中美建交的因,纔有和平統一路線的果。

這背後也是中國融入以西方爲主國際合作體系的開端,沒有與美國建交,中國恐難以加入世貿組織、舉辦北京奧運,更難有往後辜汪會談、三通與兩岸全面交流時代的開啓,這也說明,美國在兩岸關係上舉足輕重的關鍵地位。

如今,中美兩國成敵手,外交關係淪爲表面妝點,美國從聯蘇制中,轉成推臺製中。川普將就任美國總統,更代表全球自掃門前雪、自我問題外部化、極右翼政治勢力擡頭的去合作、反覺醒及排外的仇恨時代已然來臨。

卡特充其量只是承繼訪中破冰前總統尼克森的路線,實現與中國建交,他當時絕對想不到後續牽動的海嘯效應。我們總喜好把國際大事功過歸於個人,在看不見的歷史巨輪後面,個人終究只是在波濤上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