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投書紐時 提中美合作建議

傅瑩檔案 中國大陸近日對拜登政府表態 ←傅瑩投書紐約時報談論中國與拜登政府。圖/截自紐約時報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公佈首波新內閣名單後,大陸外交部前副部長現任中方外交智囊的傅瑩25日隨即投書紐約時報,呼應美方所提出的兩國建構競合關係,並從臺海南海爭端議題提出建議,爲了避免誤解和意想不到的衝突,兩國軍方可以在戰略層面開展對話,以建立有效管理潛在危機機制,找到和平共處路徑

傅瑩在文中強調,中美若要重新啓動兩國關係,重要的是準確判斷對方意圖。她並指出,未來中美在氣候變化經濟穩定、數位安全、人工智慧治理等領域合作的空間很大,但當務之急在於中美合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傅瑩曾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現爲中國第13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由於拜登的新內閣中,布林肯(Antony Blinken)爲主掌外交的國務卿蘇利文(Jake Sullivan)任白宮國安顧問,兩人在拜登競選時均反對中美脫鉤,認爲兩國可在競爭中合作。傅瑩在此時間點投書,被外界視爲具有代表中方向美國新政府釋出橄欖枝的象徵意味

傅瑩刊登在紐時文章以「中美構建合作─競爭關係是可能的」爲題,文中首先強調,過去4年中美關係受到嚴重損害,美國認定中國要爭奪世界霸權,而中國則認爲美國處處阻撓中國前進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進程。傅瑩也檢討當前中美衝突起因和解決方法,包括在經濟和技術方面,中方該傾聽和解決美商所關注的智財權網路安全與隱私等問題。在科技國安問題上,美方也應該提供華爲、TikTok等中企公平經商環境,尤其對於華爲在尖端領域擁有的優勢,不應該以政府霸凌的方式表達。

此外,她呼籲美方不要在臺灣等問題上挑戰中方,「美方漠然對待中國在臺灣和南海領土爭端問題上的關切,不能不讓中方懷疑其動機何在:美國是否想幫助臺灣實現獨立,是否想在(南海)爭議中選邊站隊幫助其他爭議方,要像過去的帝國主義者那樣欺侮中國?」

不過同樣引發關注的是,紐時此次罕見撰寫題爲「時報爲何刊登傅瑩論美中關係的文章」解釋原因,認爲傅瑩文章不只呼應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團隊提出的中美構建競合關係,更闡述中方可能與拜登新政府合作的條件,因超越了過去的陳詞濫調,因此值得被髮表。紐時評論家Kathleen Kingsbury稱,「這些條件既包括含蓄威脅,也包括橄欖枝,可能會對美國今後的外交政策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