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格、巴菲特公開自責「犯過最大錯誤」 背後原因曝光

(圖/今週刊提供)

因爲採訪,我見過查理.蒙格4次。前3次,是在波克夏股東會的國際聯合記者會上。連續3年,《今週刊》都爭取到獨家採訪權利,記者會上雖有問答來往,但談不上交流。第4次,蒙格親筆的著作《窮查理的普通常識》(Poor Charlie's Almanack)中文繁體版問世,他難得答應亞洲獨家專訪。我跟同事,飛越了太平洋,跨進了位於洛杉磯辦公室,整整60分鐘的時間,就我們兩個坐下來,進行一對一的訪談。

面對波克夏帝國投資的大腦,自然不敢大意,我幾乎翻遍了所有關於蒙格的資料、影音,厚厚一疊手卡,大概準備了40到50個題目。我問的多是經濟、金融及投資,他卻用哲學及歷史思考回答。從羅馬銀幣的興衰、馬爾薩斯人口論的謬誤、儒家文化、黑貓白貓的務實哲學、日本企業千年培養的忠誠風格,都在他的守備範圍內。

每一次見面,都有醍醐灌頂的震撼,但11月28日,老先生以99歲高齡辭世的消息傳出之後,同事問到:蒙格對世人最大的啓發是什麼?我語塞了。編輯部請我寫人物短文,不知如何下手。只得四方找靈感。財經作家茲維格(Jason Zweig),與蒙格交情超過20年,他在《華爾街日報》專文說:「蒙格的謙遜……,超過了我認識的所有人。」

謙遜?我趕忙搜尋腦中跟蒙格見面的畫面及印象,好像找不到線索。

相較於巴菲特可親、和靄, 蒙格「有距離」多了。半盲的他極不願拍照、更不喜歡簽名,我們千里到洛杉磯,他一句寒暄也沒有,採訪準時到場,完全沒有客套話,時間一到馬上走人,走之前,我們放膽直問:可不可以到總部內拍拍資料照?「NO!」他毫不留情拒絕。

回答問題更是直來直往,我仍記得2009年,鴻海與比亞迪正在激烈的官司中,當時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特別在波克夏年會前隔海辣問:波克夏爲何投資偷竊商業機密的公司?巴菲特敢不敢開比亞迪汽車上、下班?我在國際記者會中,轉問了這個超尖銳的問題。

巴菲特玩起躲避球,把問題直接丟給他的東方投資專家蒙格,當時85歲的老先生一聽,沒客氣直嗆:這種指控,根本沒有具體的根據,無法取信於人(discreditable),我對這個官司,完全不擔心。

這樣的態度,能說他「謙遜」?茲維格的文章過度溢美?

(圖/今週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