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公園轉型「東京表參道」 現況曝光
▲臺北市萬華區艋舺公園長期以來爲遊民主要聚集地之一,明年初將展開一年半的公園改建,遊民外溢問題令居很憂。(圖/CTWANT提供)
圖文/CTWANT
臺北市政府日前宣佈,萬華區艋舺公園改建計劃將在明年初正式啓動,這座臺北市「遊民聚集地」未來脫胎轉形爲「東京表參道」。然而一年半的過渡期裡,沒有棲身之處的遊民勢必四處流竄,附近商家擔心原本平衡的「居住默契」被打破,著名的觀光景點龍山寺周遭街景將亂成一團。
由廣州街、和平西路、三水街和西園路包圍的艋舺公園,就位處臺北市萬華區富福裡,里長許文輝坦言說,從去年市府提出公園改建計劃,附近的里民和商家便紛紛反映,擔心遊民(或稱無家者)最後都被「趕」到騎樓下睡覺;最頭痛的還是隨地大小便問題,因爲火車站飯店住了不少外國觀光客,這些亂象很傷艋舺的觀光形象,「只能請警察或社會局將他們帶走,但不久後他們還是會再回來睡。」他無奈地搖頭說。
▲遊民將行李堆放在路邊,飲料、餐盒隨處可見。(圖/CTWANT提供)
面對公園即將改建,長期棲身於此的遊民們態度倒是顯得從容,遊民「阿輝」(化名)說,「就換個地方睡啊,我本來就不該睡在這個地方」;另一遊民「許仔」也是淡淡地說,「睡覺很簡單啦,別想那麼多。」相較於遊民的隨遇而安,長期關注遊民問題的「人生百味文化建構協會」共同創辦人巫彥德憂心地表示,只有大約不到一半的遊民知道艋舺公要改建,他們反應很平淡,因爲根本沒去想到夜棲地即將消失,接下來的四處爲家,恐怕將與附近商家互動更頻繁,甚至因而發生摩擦。
包括人生百味等關懷遊民議題的萬華在地公民團體組成「無家者聯盟」(簡稱無家盟),呼籲現下政府應有積極周全配套措施再動工,以免迫使無家者們移居到周邊商圈及公共空間,進而與附近民衆產生衝突。艋舺公園改建問題只是硬體更新,迫使遊民這個長年沈痾浮上臺面,然而如何安置遊民有個容身之所,甚至迴歸社會常軌,適當的管理協助才能化解這個社會爭議
無家盟認爲,臺灣在法制面上並未賦予無家者「法定福利」身分,政府缺乏專法引導,無家者很難在政策極協助下回歸正常生活。巫彥德進一步指出,無家者多數是當然貧窮者,卻多數無法申請中低收入戶補助,最主要就是卡在《社會救助法》第三條「人籍合一」,條文規定戶籍地和實居地要一致,但很多人是貧窮到無立錐之地,就這樣硬生生地喪失求助資格,法令照顧不了真正需求者。
▲萬華在地公民團體組成無家者聯盟,呼籲在公園改建前應該有整體配套,貿然動工治絲益棼。(圖/翻攝自無家可歸者聯盟粉絲頁)
臺北市萬華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洪文和說,臺北市街友成員七成是外縣市來的,「只要發物資就到艋舺公園,這些人就從四方到來。」他說,這是艋舺公園給外界的既定印象,曾經甚至有新北市分局警車將無家者載來萬華,遊民透露警察告訴他「這邊比較好生活」,但遊民問題不該只有臺北市承擔,中央應出面協調統整。
對此,萬華區立法委員吳沛憶表示,她正與中央機關協調,將《社會救助法》增訂「無家者專章」,並支持增加安置經費,增設無家者安置處所,勞動部也將修訂《就業服務法》,將街友納入就業服務法24條的特定服務對象,並調整街友社工薪點,保障社工穩定支持,內政部也將協助社福團體,媒合街友安置所需租屋。
而衛福部日前表示,目前已與地方政府及民團共同商討,替街友尋洽可供安置住所,《社會救助法》修法也增加相關條文,納入加強街友輔導設定。
延伸閱讀▸ 居無定所2/遊民收容中心功能不彰少溫暖 北市府願聆聽改善▸ 專訪 感性出走 宋偉恩(下)/現在對自己夠有自信了嗎?▸ 寵物情緣/沙發上尿出水窪!張軒睿被柴犬柚子「氣到頭痛」 熬過叛逆期…安穩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