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經國總統,反共保臺還要良制一國

(圖/總統府提供)

蔡總統出席「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開幕典禮」,致詞中引用經國先生所述:「我們中華民國到今天所以能生存,…主要是因爲中華民國政府在世界上是堅決反共」,又言:「蔣經國前總統堅定『保臺』的立場,毫無疑問也是當前臺灣人民最大的共識。」蔡總統此舉有人稱是博取中間選民的認同及追求個人歷史定位,但她既然以行動感念經國先生對臺的經濟及民主轉型貢獻仍值得肯定。

有的領導人是「我死之後,管他洪水滔天」,經國先生晚年卻是拚命爲後人開窗鋪路,用他手中絕對的權力,做出絕對的改革。筆者解讀,經國先生在乎的絕非對其個人的懷念,而是他知道只有自己被人民懷念,省籍對立纔有化解的可能。如今民進黨的蔡總統「終於」公開肯定經國先生,蔡總統做對了。

蔡總統冒着民進黨的大不韙,爲經國總統路線背書,這需要一些超越權力的「使命感」。然而,蔡總統不能本末倒置,把經國先生一生奉行「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努力,僅概括爲「反共保臺」。實則經國先生是把「反共」當作「統一」的前提,勤工儉學俄國的經國先生既對「共產主義」之弊知之最深,所以「反共」,經國先生更心繫兩岸,曾言:「(國家統一)的達成必須植基於一個重要的前提,即中國大陸必須根除共產主義,實施自由、民主、均富的三民主義制度」。此從經國先生選擇李登輝出任副總統候選人前的一個小故事可見經國先生對於「國家統一」是如何的念茲在茲。

曾與經國先生一見如故,也因此出任他文膽16年的張祖詒先生於追憶經國總統之新書《總統與我》提到,1983年秋,時任省主席李登輝面對黨外議員聯合質詢,提出臺灣獨立議題詢問李主席持何立場?李以一段聽似有備而來鏗鏘有力且饒富歷史底蘊之「即興應答」表示:「中國歷史沒有拋棄臺灣,臺灣怎能脫離中國大陸!」當晚新聞見報後,經國先生對此讚譽有加,更頻頻點頭稱「很好,很好」。於是,李登輝的「統一」立場在經國先生的計分簿上得分不少,「如願」得以雀屏中選副總統候選人。

反之,今天的民進黨政府若不依憲法「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而努力謀國,則「反共」意義何在?爲何不去反已式微僅存之古巴、北韓等「共產」政權?其實,大陸斐然的經社發展,已非馬列之「共產主義」,乃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習主席正帶領大陸朝「共同富裕」具「新時代中國特色之社會主義」路線邁進。而臺灣地區民主法治發展在先,解嚴後臺灣的民主實踐已是世界典範。

正因兩岸各自擁有不同的傲人成績,筆者深信此時乃1949年兩岸分治迄今啓動「良制一國」共識之最佳時機。蔡總統若在意歷史定位及謀福人民,就該收回「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之「謀獨」言論,實事求是爲「良制一國」努力!

蔡總統在2016年當選時,筆者以〈蔡的兩岸關係可以比馬做得更好〉作爲鼓勵,只要蔡總統體察兩岸都是孫中山先生之信仰者,則統一的中國僅需一個「良制」。只是兩岸尚在兄弟登山、各自摸索「良制」之過程,彼此需要求同存異,眼前制度切磋與交流都有重要意義!當「良制」到來之時,兩岸統一自然水到渠成。至於大陸「一黨領導」和臺灣「政黨輪替」之差異或是「良制融和」之最後一簣,此需習總書記的智慧預爲謀畫解方爲禱!

蔡總統公開追緬經國先生是好的開始,但絕不該在誤解「反共保臺」的前提上作「謀獨」之盤算。蔡總統應真心誠意以「良制一國」立下標竿,做一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實踐者,如此,對於兩岸人民有百利無一害,不僅確保兩岸和平發展,更能完成復興中華之歷史大業!

(作者爲中國人,也是臺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