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精煉成詩 蘇文慶譜寫《衣裡明珠》

作曲蘇文慶一生奉獻國樂,雖然他會指揮,會演奏,但最大的熱情還是在創作。(北市國提供)

所有衆生皆可成佛,詩人愚溪以詩精煉九萬餘字《妙法蓮華經》,由作曲家蘇文慶譜曲衣裡明珠》,將在蘇文慶專場音樂會呈現。蘇文慶表示,以詩爲詞的創作,樂曲不但要兼具文字詩意,「也要確認語韻音韻是否可以相合,和器樂曲比起來更加困難。」

蘇文慶說,國二時參加學校國樂社基隆老家後山有座十方大覺寺,裡面住着一個居士,十八般武藝兼備,不但拉胡琴、吹笛子左腳還可以踏板右腳爵士鼓的鈸,「我很驚訝,就常常帶着笛子跟他去演奏,這彷彿是一種冥冥中的緣分,日後因緣際會,也寫下許多受宗教團體委創佛教音樂。」

蘇文慶集演奏、指揮、作曲於一身,作品橫跨宗教音樂、傳統音樂、戲劇電影舞臺劇音樂劇等領域,樂作經常被各樂團演出,《風獅爺傳奇》、《噶瑪蘭》以及合奏曲《詠江南》等都是國樂界必備曲目,堪稱國樂界最重要又多產代表性作曲家之一。創作之外,蘇文慶任教多所大學國樂系,傳承所長現任中華民國國樂協會理事長,打造國樂溝通平臺

「雖然我會指揮,會演奏,但我最大的熱情還是在創作。」今年正逢蘇文慶60歲生日,臺北市立國樂團特別爲他舉辦專場作品音樂會,蘇文慶說,他最早的作品專場音樂會,也正是在民國69年由北市國爲他發表,「我當時國立藝專畢業,服完兵役,就進入北市國工作,負責笙與嗩吶的演奏。」後來他陸續到了香港中樂團、臺灣國樂團工作,參與臺灣國樂發展,不遺餘力。

創作多年,始終靈感十足,蘇文慶一天總能創作四到五小時,他說雖然電腦打譜已經是主流,但還是喜愛手寫,一顆音符一顆音符刻出心裡的聲音,「作曲家的樂譜密碼,作曲家的點點滴滴,所思所想,喜好,都在那些音符之間被看見。」蘇文慶說,他也堅持着每一首創作都要有風格上的不同,編制上的突破,音色上的創新,「希望可以繼續感動樂迷,也可以對於國樂界有所貢獻。」

時隔將近40年,北市國再度爲蘇文慶舉辦音樂會,蘇文慶選了新進創作,「最老的是《衣裡明珠》單樂章,最新作品就是北市國委託的《富貴花開》,這次將作世界首演。」蘇文慶表示國樂團作品的確不好寫,「因爲國樂器個性獨立性太強,國樂團的編制又不夠完整,比如彈撥樂器若沒寫好,演奏家演奏時一點都聽不見,如何徹底發揮國樂器性能,是作曲家很大的挑戰。」

「衣裡明珠—蘇文慶作品音樂會」將於12月23 日舉行,地點在臺北國家音樂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