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臺灣智慧穿戴走品牌 應瞄準整套解決方案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預估智慧手錶的銷售量也將首度超越智慧手環。(資料照/記者洪聖壹攝)記者周康玉/臺北報導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估2017年智慧手錶的銷售量也將首度超越智慧手環,估計智慧手錶銷售量將達6.3千萬臺,年成長率高達50%,智慧手環銷售量則預計爲5.7千萬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王衍襲指出,臺灣近年來重視培養自有的運動品牌,建議研發整套解決方案,纔不會受臺灣市場規模太小的侷限。
MIC研究,臺灣作爲全球智慧手錶、智慧手環代工主要出口國之一,近幾年出貨量呈現穩定成長趨勢。從2016年佔全球出貨量39%,預估至2018年將成長至42%,並於2021年逼近全球出貨量一半,達到46%。
王衍襲表示,隨着智慧手錶、智慧手環的銷售量提升許多臺灣代工廠在獲得品牌大廠更多訂單後,陸續開始投資國內外新創,甚至培養自有品牌;王衍襲認爲,以臺灣品牌角度,向上有優勢
品大廠,短期難克服;向下比價更不用說,只是削價競爭,加上受限於本身市場規模太小,要發展臺灣品牌的最好方法應該是研發整套解決方案。
王衍襲舉例,例如針對離島或偏鄉獨居老人、病患,即時偵測摔倒或心律變化等突發事件,遠端監控平臺再傳輸訊息給醫院或護理師,做即時諮詢與救援,許多幅員廣闊的國家鄉鎮就是潛力市場,都是具有解決方案的市場,另外,最近很受歡迎的校園兒童手錶或B2B企業健康管理都是值得關注且具發展性的方向。
王衍襲指出,臺灣品牌廠必須先累積後端分析的Know-how,更要結合不同領域且在地化的專業人士建議,最終目的是可以提供差異化服務,提升品牌競爭力。因此,建議可從一些中小城市先發展起,建立成功模式後將更有助於走向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