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搶抓機遇加速出海
今年以來,我國外貿走出了一條殊爲不易的反彈曲線。外貿勢頭向好,既與我國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息息相關,也離不開廣大外貿主體的艱苦努力,特別是廣大民營企業積極開拓新市場,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
積極佈局
近年來,民營企業外貿主力軍作用不斷凸顯。一季度海關數據顯示,每10家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企業,差不多9家是民營企業。
“民營企業實力顯著增強,已具備資金、技術、人才基礎,有能力在國際市場上拓展業務。”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孫文凱表示。
格林美集團董事長許開華對此十分贊同。2018年,格林美聯手全球優質企業設立印尼青美邦公司,結合自身技術優勢和當地資源優勢開展紅土鎳礦生產鎳鈷錳電池原料項目。2023年,項目一期工程出貨27050噸金屬,進一步穩固企業的全球核心競爭力。
萬興科技副總裁朱偉介紹,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積極佈局海外,依靠自主知識產權站穩腳跟,業務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市場營收佔比超90%。
聚焦新基建、雲網算力等服務的中貝通信集團在2019年成立國際公司,目前已設立6家海外分公司。集團國際公司負責人表示,出海有助於企業擴大規模、增加收入,學習先進技術,增強抗風險能力。
政策端也在持續發力。例如,四川省出臺支持民營外貿企業發展壯大10條措施,在融資、降低物流倉儲成本等方面給予幫助;湖北省成立“走出去”企業戰略合作聯盟,爲大中小企業抱團出海搭建平臺,並積極在國內外工程類會議、活動中宣傳推薦優秀民營建築企業。
拓寬領域
中貝通信集團國際公司負責人表示,企業出海主要依靠技術優勢,爲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的解決方案。隨着數字化轉型加速,中貝通信正積極拓展智算業務,實現收入持續增長。
萬興科技走的是“自主研發、自主品牌、自建渠道”路子。朱偉告訴記者,下一步,公司計劃實施品牌升級和整合,深入本地化細分市場,提升品牌傳遞的寬度與準度。
還有一批企業選擇在海外延長產業鏈,吸納優質資源與國內產業聯動。寶業湖北建工集團董事、投資公司總經理張健告訴記者,以承建海外大型項目爲契機,公司在施工過程中,同步在當地建設配套的商砼站、鋁合金門窗車間、採石場等製作車間,參與當地建築市場。“國內的產能優勢、人才優勢、門類齊全優勢增添了我們出海的底氣。”張健說。
民營企業出海,除了豐富當地市場供應和消費選擇,也在創造就業、培養人才、推動轉型升級等方面實現共贏。
許開華介紹,格林美以“產業+科技+文化”融合投資發展模式出海,在印尼建成高技術鎳資源產業園,建設溼法冶金與新能源材料創新中心,爲當地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從初級產品出海到技術出海,從代工出口到品牌出海,從承攬項目到產業鏈出海、標準出海,民營企業“走出去”的邊界不斷拓寬,層次不斷提升。孫文凱分析,民營企業出海呈現以技術驅動提高新興技術領域國際競爭力、以塑造品牌提高海外市場認同度和適應性、以數字化轉型實現資源高效配置和成本優勢等趨勢。
應對挑戰
民營企業出海有自身優勢。孫文凱認爲,民營企業決策流程簡短,能快速適應國際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戰略,搶佔先機,且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善於進行產品和服務的本地化創新,建立競爭優勢。
但相比國際知名企業,民營企業品牌影響力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擴張能力。國際招投標項目競爭激烈、企業間壓價嚴重、海外產業配套不足、融資服務有限等仍是影響民企出海信心的現實因素。
“進入新市場後,需要企業提高跨文化管理和國際化運營能力。”孫文凱建議,民營企業應在出海前進行充分調研,評估風險與機遇,明確出海目標,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國際化戰略。
朱偉告訴記者,萬興科技計劃在打造標杆成熟區域市場的同時開發新興潛力市場,降低對單一國家的收入依賴,並加強對全球突發事項的應對機制建設,提升風險管理能力。
中貝通信集團國際公司在提高本地化運營能力、加強匯率風險管理等方面優化海外佈局。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簡化海外投資審批流程、降低審批門檻,減少企業成本投入,同時對海外投資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或優惠。 (經濟日報記者 曾詩陽)